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敦煌壁畫披露古代春耕場景:天子率諸侯耕田敬天

  • 發佈時間:2016-03-21 10:37: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原標題:敦煌壁畫披露古代春耕場景:天子率諸侯耕田敬天

  圖為:《榆林窟第3窟-千手觀音變之牛耕-西夏》。古代畫工依據佛經中的內容,結合現實生活的需求,在壁畫中描繪了耕地、播種、收割、運載、打場、揚場、糧食入倉等情景,形象非常生動,充滿了人間氣息。 崔琳 攝

  圖為:莫高窟第61窟《彌勒經變之農作圖-五代》。如果暫時拋開宗教意義,我們會發現古人將自己的美好願望、對幸福生活的理解間接地呈現在久遠的佛國世界之中。 崔琳 攝

  圖為:莫高窟第296窟《善事太子故事之春耕-北周》。據記載,周時,在春耕前,周天子會率領諸侯親自耕田,舉行“籍田”的吉禮,寓意“敬天保民”。 崔琳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8日電 (崔琳)陽春三月好時節,神州大地備耕忙。18日,敦煌研究院對外披露了一組千年壁畫,揭秘先民春耕勞作之場景。據莫高窟第296窟《善事太子故事之春耕-北周》記載,周時,在春耕前,周天子會率領諸侯親自耕田,舉行“籍田”的吉禮,寓意“敬天保民”。

  “春天成功的播種,代表著這一年倉廩殷實、幸福安康的到來。”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春耕播種是農耕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礎,對於農時的把握、耕種的重視,深深烙印在先民的文化信仰中。

  據《佛説彌勒下生經》中講:彌勒下現居兜率天宮,來世到娑婆世界成佛,屆時“雨澤隨時,谷稼滋茂,不生草穢。一種七獲,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氣力充實。”——在彌勒世界中,雨水根據需要自然從天而降,莊稼裏不生雜草,而且種一次可以收穫七次,耕作之時用功不多但將來收穫卻非常多。

  為此,古代畫工依據佛經中的內容,結合現實生活的需求,在壁畫中描繪了耕地、播種、收割、運載、打場、揚場、糧食入倉等情景,形象非常生動,充滿了人間氣息。

  如果暫時拋開宗教意義,我們會發現古人將自己的美好願望、對幸福生活的理解間接地呈現在久遠的佛國世界之中。“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鼓舞著無限熱愛腳下這片神奇土地的人,春耕不僅僅是付出日常的勞動,更是為了延續生存下去的力量和希望。

  如今,對於許多不從事農業生産的民眾來説,春耕時節的勞動主題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儀式不再,祈願也退回了各自的內心。在需要播種的時節裏,我們修整自己,就像古人修整農具;我們定下目標,就像古人撒下種子;我們認真努力,希望在年底收穫更飽滿的自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