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適當增加赤字必要且可行

  • 發佈時間:2016-03-21 05:45: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我國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超過2萬億元的赤字規模將創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3%的赤字率創歷史新高,而且達到國際通用的赤字率警戒線。市場出現質疑的聲音,這樣的赤字率會不會有風險?

  通俗地説,財政赤字就是指一年中國家財政“支出”的超過“收入”的部分。赤字規模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就是赤字率,通常被國際上作為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

  國際通用的3%赤字率警戒線標準,來自《馬斯特裏赫特條約》,並非依據經濟理論和計算公式推導得出,而是歐盟在“統貨幣、分財政”條件下,為使歐元區各國將赤字和債務控制在大致相同的水準,以利於歐元區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而劃定出的。

  從主要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近幾年受世界經濟週期性波動的影響,赤字率經常突破3%。如美國2014年的赤字率為4.1%,2012年為7.9%;英國2014年為5.7%,2012年為7.8%;法國2014年為4%,2012年為4.8%;日本2014年為8.8%,2012年為7.3%。因此,各國確定赤字率目標,應當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物價水準、債務餘額、財政政策取向等情況綜合考慮,不能簡單地以3%作為衡量會否産生財政風險的標準。

  從我國實際情況看,自改革開放以來,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的1998年,財政赤字960億元、赤字率首次突破1%。2000年赤字率曾達到2.9%,2005年後,隨著穩健的財政政策的實施,赤字率相應降低。2008年重啟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至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率分別為1.5%、2.1%、2.1%和2.4%。雖然我國今年進一步擴大了財政赤字規模和債務規模,但從經濟發展水準、政府性債務的現狀,以及資産與負債的相互關係看,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一是從債務餘額來看,2015年年底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萬億元,加上中央國債餘額10.66萬億元,二者佔GDP的比重約為39.4%。2016年適度加大了財政赤字規模,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佔GDP的比重也並不高。二是從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看,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將為債務償還提供根本保障。三是從政府債務與政府資産的對應關係上看,我國政府債務主要用於市政建設、土地收儲、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教科文衛、農林水利、生態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形成了大量與債務相對應的優質資産,償債是有保障的。

  另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並不作為常規性的政策來執行。專家表示,如果未來經濟進入繁榮狀態,赤字率還會降低。從這個角度看,赤字率提高不會持續擴大政府債務壓力,或是增加財政風險。

  因而,當前將財政赤字率擴大至3%,是在財力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的,風險也是可控的。適當增加赤字必要且可行。但應看到,增加財政赤字是把“雙刃劍”,需警惕其負面效應。同時,在財政收支矛盾緊張的狀況下,還須注重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現濫用資金、無效使用等情況,通過嚴控資金投向,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