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旅遊:從“邊緣經濟”到支柱産業
- 發佈時間:2016-03-21 05:45:1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長春市旅遊業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實現1072.63億元,同比增長25.13%。其中,外匯收入3.18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1052.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0%和25.38%;接待國內外遊客5726.04萬人次,同比增長15.72%。
剛剛過去的冬季,白雪由負擔變成了旅遊産業的“白銀”,這是吉林長春市轉變資源觀念,發展現代旅遊經濟的縮影。
長春是全國聞名的汽車城,汽車産業差不多佔了全市經濟總量的一半。相比製造業的強勢,旅遊等服務業在這裡曾經是“邊緣經濟”。近幾年來,隨著汽車産業趨向飽和,長春市必須向“三産”轉型。為配合“幸福長春”建設,長春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旅遊業,將其作為城市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成為拉動全市服務業快速增長的“排頭兵”。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到2015年,全市旅遊業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1072.63億元,同比增長25.13%。其中,外匯收入3.18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1052.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0%和25.38%;接待國內外遊客5726.04萬人次,同比增長15.72%。旅遊收入、遊客接待人數分別佔全省的46.33%和40.61%,旅遊收入相當於全市GDP總量的19.39%;實現旅遊業增加值約為482.68億元,約佔全市GDP的8.73%,約佔服務業增加值19.98%,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保持前列,旅遊儼然成為長春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A級景區45家,其中5A級景區增至3家。旅遊行業就業規模近50萬人。先後榮獲“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城”“十佳綠色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十佳智慧旅遊城市”“中國避暑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
長春旅遊呈現全域化特徵,從夏季延伸到冬季,從室內延伸到室外,從傳統景點觀光延伸到新興旅遊體驗。比如“以凈月潭為核心、多點互動支撐”的全域冰雪旅遊品牌打造再上新臺階。從“凈月雪世界”的一枝獨秀,到區域內的旅遊産品多點發力,以凈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為引領,區域內的凈月潭、農博園、偽皇宮、長影世紀城和天怡溫泉等景區、景點陸續推出了20項形式各異的活動,形成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冰雪産品體系和相互支撐、融合互動的冬季旅遊大環境。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間,僅凈月潭風景名勝區就接待遊客40.7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157萬元。
長春旅遊的大發展得益於長春市把旅遊業作為新興支柱産業重點培育,制定下發《關於加快培育旅遊新興支柱産業的意見》,成立市旅遊産業發展委員會,組建長髮旅遊投資集團,召開旅遊産業發展大會,高位統籌、綜合協調産業發展,旅遊産業由部門、地區自彈自唱的“獨角戲”轉變為全市協調統一的“大合唱”。
豐富旅遊産品。深入挖掘長春市生態文化、新中國文化、歷史民俗文化、鄉村文化、警示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電影、汽車、警示、冰雪等“十大旅遊産品體系”初步形成,“長春十五景”成為旅遊新品牌。加快推進旅遊與工業、農業、牧業、商貿等産業融合發展,“十二五”期間共開工建設重點旅遊項目145個,總投資近700億元,2015年完成投資151.86億元。長影舊址博物館、國信南山溫泉、農安劍鵬馬城、諾瑞德巴蜀映像特色商業街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建成運營,編制完成《長春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1—2025)》等系列旅遊規劃。
完善服務體系。推進遊客服務中心“網點化”建設,首批22處長春旅遊諮詢網點正式掛牌,並榮獲2015中國旅遊産業發展創新獎。全面實施“旅遊廁所革命”,新建、改建旅遊廁所176座。2015年累計開通航線105條,通航城市68個,鐵路日均接發列車178對,新修公路564條。長春—香港等直飛航線搭建了長春市對外文化、經貿、旅遊交流的“空中金線”,2015年復航、增開海參崴、清州、名古屋、大阪、新加坡等國際航線以及宜賓、滿洲裏、包頭、襄陽和威海等一批國內航線,旅遊通達性進一步提升。
開展産業融合促進行動。推動旅遊産品結構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閒、度假複合發展轉變。大力推進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深入挖掘長春新中國文化、警示文化、歷史民俗文化、生態文化、鄉村文化等城市特色文化。培育壯大汽車工業、電影文化、航空科教、偽滿遺跡、生態冰雪、休閒消夏、溫泉養生、歷史遺跡、民族民俗、鄉村體驗“十大旅遊産品”體系,進一步提升一汽紅旗展館、大眾生産線、偽滿洲國綜合法衙大法庭、空軍大學航空館、東北民族民俗館等産品的外向度和參與度。擦亮城市旅遊品牌,圍繞城市文化和發展戰略,全力打造長春“休閒消夏勝地、冰雪體驗之都、文化遊覽名城”品牌形象。以冰雪節、消夏節兩大品牌活動為龍頭,不斷提升旅遊節慶活動的國際性、文化性和可參與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