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不新鮮, 分紅絕對是首家”
- 發佈時間:2016-03-21 00:29: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60歲的農民鄭玉山最近“美著呢”:一家人11.5畝地全部入股村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今年一畝“地租”漲了10塊成了840元,去年每畝分紅83元,一下收入一萬多元,讓鄰村的老鄉們羨慕不已。
“在咱們這個地方,土地流轉不是啥新鮮事,但分紅絕對是首家。”鄭玉山告訴記者,土地流轉後,他在合作社幹活,賺了近萬元工錢,而且就近照顧了臥床在家的老伴。
鄭玉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葉盛鎮五星村人,村裏有耕地7300余畝,以種植糧食和養奶牛為主要産業。由於村集體經濟空殼化,五星村一度貧困落後,每年靠出租土地僅收入1萬多元。可村裏的支出中光水電費、五保老人的供養等日常開銷就要兩萬多元,前些年建村部欠下的債務也一直還不上。
“讓村民富裕起來、村集體經濟壯大起來”成為五星村的頭等大事。近年來,當地把一些農戶分散經營的土地流轉給大戶,大規模發展有機富硒水稻産業,産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農民收益較低且難參與經營和分紅,村集體也收益不大。“與其讓大戶、公司來流轉村裏的土地,不如我們村集體自己幹!”五星村黨支部書記徐建平説。
2014年,五星村種植合作社開始正式運轉,由村集體流轉村民800畝土地,採取統一品種、種苗、種植、管理、收割、銷售的“六統一”一體化經營模式,與中航鄭飛塞外香公司簽訂産銷合同,每斤稻穀比散戶多賣0.3元。
剛開始有些村民擔心風險,不願把土地交給村集體經營。為打消疑慮,村“兩委班子”通過向上級爭取扶持資金、借款、村幹部集資等辦法,先行兌付了村民的土地流轉費,確保村民保底收益。
五星村的探索嘗到了甜頭。2014年底,刨去所有支出,村集體經濟增收26萬元。經村代會決議,村上拿出17萬餘元反哺村民:其中4萬元對農戶進行二次分紅;7萬元對全村農戶耕地費進行補償;1萬元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繳納醫保;5萬元建立村級黨內關懷基金。
2015年,為進一步完善經營機制,將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由物權化轉變為資本化,以股份的形式確認和完善它的收益權,五星村又對原來的種植合作社實行股份制改革。按照自願入股、利益共用、風險共擔、民主管理、按股分紅的原則,將村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村集體資金以及財政補助項目、捐贈幫助資金入股,依法開展經營,實行獨立核算。
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寧夏是第一次出現。徐建平告訴記者,儘管去年受玉米價格影響效益下降,但因有上一年的經驗積累,管理、生産程式更健全,節約成本十幾萬元。最終決定給股東按“地租”的10%分紅。
葉盛鎮黨委書記羅志成説,五星村的模式契合了當前農村農業生態,不僅確保農民能夠最大限度地享受土地增值、增收的紅利,而且有助於基層政權的鞏固。“目前大多數農村土地是流轉給大戶,農民更多跟大戶打交道,與村兩委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五星村模式增加了村民對村委的依賴,村集體有收入後也更能惠及老百姓。”
今年,五星村擴大了土地流轉規模,增加了530畝。其中1200畝繼續種植水稻,另外130畝則發展設施農業。
“‘地租’要持續上漲,分紅也要上漲,這樣對農民才有吸引力,可利潤空間在哪?産業是生命線,要保證合作社健康發展下去,不能光定位在傳統農業上,需要將産業多元化,甚至一産和二産也要結合起來。”羅志成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