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何時不再蹭“熱點”
- 發佈時間:2016-03-20 08:57: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要想富,先修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資訊高速公路給農業、農村、農民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最近聽説一則農民蹭“熱點”的新聞。説的是中部某縣的一個村子裏,村頭小超市開了一個供村民免費上網的WiFi,這一開不要緊,村民紛紛來這裡蹭“熱點”,有的村民甚至夜裏打著手電穿過半個村子來蹭網,更有人攛掇店主升級寬頻。
這不禁讓筆者想起前不久去農村調研的經歷。白天考察當地的農村資訊化建設,在小鎮的資訊指揮中心座談時,工作人員興致勃勃地演示該地區的網際網路資訊系統平臺,結果由於網速太慢,一個網頁幾分鐘都打不開。晚上住在農家樂,WiFi信號時有時無,需要移動著接收信號。乾脆關掉WiFi使用4G流量上網,結果在北京無往不利的4G居然沒有信號,只剩下微弱的2G信號在閃爍。
農民蹭“熱點”的熱鬧場面,充分説明農村對上網的巨大需求。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了農村網路基礎設施不健全的現狀。這也是城鄉數字鴻溝中最大的差距。如果説大城市中的網路基礎設施面臨的問題是網速快和慢,那麼廣大農村面臨的最大問題則是網路有和無。
有多少地方沒通寬頻網路?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農村仍有約3.8萬個行政村沒有通寬頻,還有70%以上的農民沒有利用網際網路。此外,農村網路基礎設施薄弱還體現在網路資訊體系不連通,孤島現象普遍;農業物聯網設備成本偏高,農民用不起、用不上;農村公共資訊村級服務站建設和設施設備配置滯後等。
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越來越依賴資訊化的發展。利用資訊技術,依託“網際網路+”,傳統農業和農村、農民正煥發出新的活力。電子商務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對生産、流通、消費全過程産生深刻影響。大山裏的農産品“飛”了出去,實現幾倍以上的增值;城市裏的工業品又好又快地送到農民手中;拿鋤頭的手玩起了滑鼠、開起了網店……生産方式變了,經營模式變了,農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也發生變化。借助資訊化,城鄉之間的差距在悄然加速彌合。
正因為資訊化有如此大的魔力,才更需重視網路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以前是“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資訊高速公路”同樣給農業、農村、農民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寬頻網路是資訊時代為農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資訊消費的重要支撐。有了寬頻,農民才能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智慧醫療、遠端教育、電子商務等資訊化發展成果。
補短板正當其時。國務院去年就提出力爭到2020年實現寬頻覆蓋98%行政村,還要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援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建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做出承諾,2016年推進5萬個行政村通光纖,讓更多城鄉居民享受數字化生活。
要讓好政策落地生根,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協同推進、多措並舉。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健全考核、激勵、補償等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推進農村地區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還要運用好市場手段,鼓勵競爭,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和市場分割,讓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也能參與進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在推動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政府要做好規劃、引導工作,將資訊化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提高效率。此外,提速降費政策也應惠及農村,不能讓農村成為“盲點”,滿足農村地區對網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