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零為整,將交易服務“一網打盡”——江蘇省農村産權交易資訊服務平臺建設紀實
- 發佈時間:2015-12-29 09:37: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兩年來,農村産權交易日益活躍,各地紛紛建立農村産權交易場所,網上交易服務平臺也應運而生。然而,據記者調查了解,不少平臺建設仍是各自為戰、零星分散,至多是聯網共用,而江蘇省卻打造了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網路平臺,直接把全省農村産權交易服務放在一個平臺上“一網打盡”。
點開“江蘇省農村産權交易資訊服務平臺”網站,全省所有交易公告的登記、交易、成交地點和時間都能一覽無余。2014年10月,江蘇省委農工辦與省綜改辦等相關部門經過大量調研論證研發後,正式啟用這個平臺。
目前,江蘇已形成“統一平臺建設、統一交易軟體、統一資訊發佈、統一交易規則、統一文書格式、統一交易鑒證、統一監督管理”的農村産權交易市場體系。平臺已在全省除蘇州外的12個省轄市,東海、泗洪、高淳、寶應等56個縣(市、涉農區)正式運作,縣(市、涉農區)覆蓋面超過65%,南京、揚州、宿遷、泰州、淮安、連雲港6個省轄市實現縣級全覆蓋,提前超額完成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分解任務中提出的2015年覆蓋50個縣(市、涉農區)的要求。據統計,平臺開通以來,已成交産權流轉項目1.1萬筆,成交總額達到31億元,月均成交金額接近3億元,流轉土地達到70萬畝,有2000多戶農戶以交易鑒證書辦理抵押貸款1.5億元。
破除孤島和壁壘,讓資訊進駐省級平臺
“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建設,去年省委一號文件專門作了部署,今年又列為省委常委會重點工作之一。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多次作出批示,強調要注重頂層設計,在標準化建設上下功夫。這些都要求我們加快農村産權交易資訊服務平臺建設。”江蘇省委農工辦負責同志説,“2014年是關鍵一年。”
要推進農村産權和要素規範、有序、高效流動,加快交易市場建設,最重要的是組織架構和服務體系建設,包括機構設置、人員安排、經費支援等,“確保有機構理事、有人員辦事”。其次,還要有具體載體,即網路服務平臺建設。
兩項建設工作緊鑼密鼓、並行不悖進行著。一方面,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江蘇全省全力推進,先開展試點,再穩步擴大範圍,各試點縣(市、區)陸續成立農村産權交易中心或交易所,鄉鎮掛牌成立産權交易服務中心或交易服務站。
由於農村産權交易以土地經營權流轉和集體經營性資産出租轉讓等為主,具有公益服務性質,因此,除東海、泗洪等地較早成立的交易中心是企業性質、屬非營利性企業法人外,大部分縣市設立的農村産權交易中心都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另一方面,委託省資訊中心及南大尚誠公司開發建設全省統一網路平臺。網站啟用前的半年多時間,省委農工辦多次帶著技術人員奔赴先行先試地區東海、高淳、江都等地調研交流。省委農工辦的同志告訴記者:“省裏的網站啟用後,原先自有網站的武進、東海、高淳、溧水等地,也都統一‘搬’到了整個大平臺上。”有了頂層設計,原有的一個個資訊孤島,被整合打通,共同納入更大的系統和平臺之中。
“籌備之初,我們的建設目標是以縣、鄉有形交易市場為服務主體,在省、市委農工辦的指導和監管之下,建立全省統一的交易流程和編碼規則,配套完善監管體系和預警機制,實現全省範圍內農村産權交易資訊的互通、互認和共用,為各類農村産權的規範化、市場化流轉提供豐富的服務功能支撐,實現農村産權交易資訊的一處登記、全省發佈、規範交易、科學決策。”江蘇省資訊中心副總經濟師李家勳説,最終通過省、市、縣、鄉、村的有序融合,建立一個平臺、多級應用、上下聯動的農村産權交易服務體系,“經過一年多運作,我們基本上已經實現了。”
記錄農村産權交易資訊的巨大數據庫
以前農村産權交易大多私下“點對點”完成,容易滋生暗箱操作。多地實踐證明,通過交易平臺,有利於實現農村産權交易陽光操作,能更好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有利於讓市場發現價值,實現農村産權收益最大化和農村集體資産保值增值;也有利於創新農業、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開闢農村産權抵押融資渠道。據了解,江蘇通過平臺流轉交易的土地經營權成交價與起始價相比,平均溢價率超過20%,養殖水面承包經營權、集體經營性資産交易的溢價率就更高。
然而,平臺成立之初,人們並不買賬。常州市武進區委農工辦副主任周小宇談到:“一些鎮村幹部習慣於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主觀上怕麻煩、怕失權,對農村産權納入統一市場交易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觸和觀望情緒。”引導和組織農村産權要素進場交易並不容易。
省委農工辦同志介紹:“針對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採取鼓勵引導方式;針對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交易,則是從制度上進行約束,強制入場,要求應進必進。其實,嘗到甜頭後,人們會主動進場交易。”
常州市武進區不少鄉鎮就經歷了由難到易、由被動到主動的過程。今年8月,南夏墅街道戴家村的商鋪順利完成公開競價招租。2間商鋪劃分為2個標段進行,交易底價均為年租金3.5萬元,共吸引12位競買人參與競價。經過多輪公開舉牌加價,2個標段均以年租金6.6萬元落槌成交,按3年合同期計算,成交價達到39.5萬元,溢價率達到88%。在進入區農村産權交易平臺前,該商鋪上期合同中約定的單間年租金只有2.6萬元,合同即將到期時,托關係要求租賃商鋪的人員很多,村“兩委”面臨很大壓力,一致要求將商鋪出租項目放到區農村産權交易平臺上公開交易。戴家村黨支部書記馮冠華説:“原先村‘兩委’在處置集體資産時,經常遭來群眾懷疑的目光,認為承租人可能是關係戶,這一次區裏成立的農村産權交易機構,為村‘兩委’陽光透明開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平臺,既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又化解了群眾矛盾。”
“全省統一的網路服務平臺在設計時,儘量實現簡潔易用,完整地覆蓋到了農村産權交易的全過程。”江蘇省資訊中心負責平臺技術的高級工程師徐捷説,意向報名時,提供嚴格的市場準入審查,確保不合規、不誠信的個人或單位無法進入市場交易;組織工作中,對招標、競價的全過程進行詳細記錄,確保交易過程的合法性,也便於實時預警和事後監管……“運作幾年下來,整個網路平臺就是一部完整的電子檔案,存儲著巨量的數據庫。”
此外,平臺還增設價格預警機制,按月、季度、年等生成不同區域範圍內各類農村産權種類及不同交易方式的平均成交價格,對於成交價遠低於平均價的項目進行預警;建立交易操作規則,針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建立防控體系,實現産權交易和風險管理同步開展。
將建立農村産權抵押融資服務系統
近年來,江蘇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建設的一大亮點是“匯隆模式”。江蘇匯隆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8日組建成立,是江蘇農業擔保機構的第一塊牌子。截至今年9月底,該公司融資擔保額累計發生12.48億元。在保餘額4.07億元,其中新型經營主體在保餘額1.05億元。今年1到9月,放款2.6億元,其中新型經營主體7910萬元、36戶。去年,匯隆與泗洪農工辦合作建設的江蘇泗洪農村産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由泗洪縣財政設立風險基金,對産權交易進行風險補償。在這家農村産權交易中心,今年1到9月份已為農民辦理農村産權交易477筆,成交金額6208萬元,資産類拍賣平均溢價30%,土地經營抵押貸款超過4000萬元。
“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關於農村改革的頂層設計力度極大,核心是通過農業資産資本化。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必然需求更旺、機遇巨多,作為服務三農的擔保機構,匯隆公司積極聯合地方政府,參與多個地方的農村産權交易平臺建設。”匯隆公司董事長尹建勳滿懷激情地告訴記者,“産權交易是農業的頂級形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結合本省實際和特點,江蘇農村産權交易品種細分為13類,國家文件規定的8類在全省的交易品種中均有對應。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交易品種也會不同,比如,蘇南的集體經營性資産租賃項目較多,蘇北則是土地經營權流轉較多。海域使用權等少數交易品種目前還是空白,平臺的系統也會預先保留,待産權交易成熟後可直接使用。
據了解,網路服務平臺功能將繼續強化,建立完善農村産權交易仲介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法律、評估、拍賣、招投標、擔保、公證等專業仲介服務機構為農村産權交易提供法律諮詢、産權評估、公開拍賣、交易公證等配套服務;促進各金融機構與農村産權交易市場的有效合作,有序推廣“交易—鑒證—抵押”的服務模式,創新農村融資模式,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等農村産權抵押融資試點,創新農村金融産品,為三農提供靈活、便利、優惠的金融服務。
據悉,江蘇省委農工辦正著手組織開發二期軟體,逐步增設微信公共服務平臺、智慧設備接入平臺、線上資金管理系統、網上交易大廳等功能,實現對交易項目線上監管、及時預警,在手機客戶端諮詢、查詢,交易資金繳納的‘一站式’服務,力爭使平臺交易更規範、功能更全面、服務更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