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強化農民權益保障 促進要素流動交易南京讓農村産權“動”起來

  • 發佈時間:2016-02-26 14:17: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以“確權、賦能、搞活”作為施政方針,持續深化全市農村産權制度改革,使農村要素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在更大的平臺産生溢價;同時,農村集體資産資源也是農民增加收入的路徑,讓更多的財産收入裝進農民的錢袋子。

  確權頒證,土地流動人心安

  “只有歸屬清晰、權能完整,後續流轉才能順暢。”市農工委書記孔令才介紹,2014年南京市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制定出了“一年擴大試點、兩年全面推進、三年基本完成”的實施方案,並啟動高淳區整區試點、其他區1-2個鎮街整鎮推進試點。2015年南京全面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市70%以上行政村(社區)完成承包地確權外業測繪工作。

  南京市在不斷摸索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以群眾標準和科學標準相結合,努力做到確權工作合法合規、程式規範、數據準確、農民滿意。嚴格按照前期準備、入戶調查、測量製圖、公示審核、登記發證、建檔入庫“六步工作法”,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四到戶”和面積、合同、登記簿、證書“四相符”要求,確保循序漸進、環環相扣。

  目前,全市累計啟動48個鎮街、532個村、48萬戶農戶、212萬畝承包地的確權登記工作,佔比76%,比原計劃70%的目標高出6個百分點。其中完成外業測繪村數達484個,佔比達72%,累計測繪面積204萬畝;完成公示審核的村達272個。拿權證的農民説:“權證在手裏,土地咋流轉,我們都心安。”

  南京“市區一體”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資訊系統已上線運作,採用了WEBGIS、富客戶端、天地圖等技術手段,在地圖上直接顯示承包農戶、承包地塊等資訊,具備“以圖管地、人地互查”等先進功能,大大提高了承包地確權和管理的資訊化水準。目前各試點鎮街已累計上傳13.8萬戶、81.5萬畝的承包地數據。

  通過承包地確權登記工作試點,各村組完善了土地承包檔案、摸清了土地家底、理順了土地承包關係、強化了農民權益保障,也為全市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建立交易所,為流動打造平臺

  要素市場交易的範圍越大、頻率越高,溢價效應的實現機會和程度就越多、越高,那麼就需要這樣的平臺,實現更大範圍的農村産權要素流動交易。

  2014年5月,由南京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召開了全市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暨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建設現場推進會,對全市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各區也高度重視,高淳區由分管領導督查推進,提出必須保證農村産權交易市場“三到位”,即工作人員到位、經費到位、鎮村幹部思想到位。

  市委農工委副書記馬潔峰介紹,全市已建成6個區級農村産權流轉交易所和47個鎮街農村産權流轉交易中心,完成區、鎮街全覆蓋建設目標,實現了市、區、鎮街三級市場聯動,市裏累計實現交易額約6.19億元,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養殖水面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産所有權使用權三個品種交易額最大,分別成交4.9億元、0.83億元和0.38億元。

  通過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引導,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流轉,吸引一批外地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在外地的務工人員通過溧水區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土地流轉項目,返鄉合夥承包了700畝土地種植黃金芽白茶、蓮藕和向日葵等,經測算700畝作物進入成熟期後年産值2000多萬元,畝均達3萬元。同時,通過返鄉創業人員雇用當地農民就地就近務工,增加了土地流轉和工資性收入,使得農民收入結構更加多元化,遠超原本種糧的收益。

  交易模式並非一成不變。南京因地制宜建成了高淳區以鎮級市場交易模式,以方便交易時間段集中、參與競價的農民;溧水區的區級市場交易模式,前期各類農村集體産權在區農村産權交易所交易,業務流程相對規範後,交易額度較低的,由區級授權下放到鄉鎮,大部分交易仍由區級完成;六合區的鎮街公共資源交易站模式,所有集體資産資源交易、政府採購和小型工程發包,都須經村民議事、“兩委”會決議後逐級審批,進行資産評估、造價預算或市場詢價。

  量化集體,收益流進農民口袋

  據統計,2014年南京市農村集體凈資産總額127億元,集體凈資産達千萬元以上的村231個,佔33%;其中集體凈資産達億元以上的村7個。集體資産經營好會給農民帶來不菲的收入。

  南京市按照“明晰産權、建立機制、資産增值、群眾受益”的思路,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量化經營性凈資産約31億元,目前全市完成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達662家,其中有307家完成了工商註冊登記,取得了市場法人地位。普遍建立股東或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健全了社區股份合作社民主管理組織機構。2014年各合作社發放社員福利費及現金分紅約3.1億元,增加了農民財産性收入。

  農村集體經營資産面廣量大,監管之道,必須要“有一手”。南京建立了統一的財務做賬系統,有了市區鎮村聯網的農村集體財務資産資訊監管系統,村級財務所有原始單據就可以採用數位方式上傳,賬務處理實現自動化、網路化。南京52個鎮街和669個村完成集體財務網上做賬,佔95%。

  以區為單位公開招投標確定統一的銀行,所有村在該銀行開設基本賬戶,銀行為每村免費提供辦公電腦、掃描器、印表機等設備。江寧、浦口、六合、溧水和高淳5個區完成村級資金賬戶統管。實施一村一賬戶,全面清理村集體多頭開設的銀行賬戶,每個村級組織只開設一個基本賬戶,實現“一村一賬戶、獨立建賬”。有條件的村實行了“村賬村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5個村實行了村賬村管,佔比達三分之一,其中高淳區134個村全部實現村賬村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