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朝勝觀察:培育工匠精神關鍵在企業

  • 發佈時間:2016-03-16 03:31:2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會之上,熱議工匠精神。有的代表委員還特地強調“大國工匠精神”。當中國的製造業規模位居全球之首時,工匠精神的提出,無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但是,工匠來自哪?精神如何培養?這就讓我們不得不更進一步地呼喚孕育工匠的土壤,和培養精神的環境。那就是——企業。

  企業基石何在,大國企業精神何在?

  上世紀50年代的工人代表老孟泰,60年代的工人代表王鐵人,70年代工人代表張秉貴……請注意,他們背後都有一個共和國引以為傲的産業。50年代,東北重工業基地,大大小小的煉鋼廠,依靠著老孟泰這樣的一支産業大軍,支撐起了共和國的工業脊梁;60年代的大慶油田,造就了一批“把貧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裏去”的王鐵人隊伍;70年代的首都大商場成為“一把抓”張秉貴們練功和帶徒的舞臺,把商業銷售練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

  遺憾的是,在呼喚工匠精神,特別是大國工匠精神的時代。我們有些企業的精神卻顯得有些蒼白,特別是説到顯示中華民族范兒的大國企業精神時,常常讓我們感到乏善可陳。我在世界製造業基地的廣東珠江三角洲,看到許多巨無霸的製造企業。廠裏工人如蟻,真可謂聯袂成雲揮汗成雨。可是,這些成千上萬的工人,都是通過簡單的培訓就分派到流水線上,流水線上的一個簡單安插動作,可以重復幾年。沒有師傅,不懂産品,漠視工友,掙錢糊口。那裏只有老闆和工仔的關係,企業和飯碗的關係,出工和出糧(及工資)的關係,服從與辭退的關係,存活與跳樓的關係……這種企業再大,也沒有大國精神;這裡的工人再多,也沒有工匠榮譽。

  企業精神,首先是主人翁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窮二白的茫茫大地上,生産能力低下,生産設備落後的中國工業,在廢墟上首先立起的是主人翁精神。共和國的第一代産業工人,以廠為家,榮辱與共,奉獻自我,振興産業。讓新中國幾乎是從零開始,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讓全世界為之矚目。直到今天,那些曾經是我國工業重鎮的地方,即便是在下崗工人的群體中,還能讓人感受到與眾不同的産業精神與氣質。這是培養大國工匠的基礎所在;

  企業精神,是放眼天下、包容世界的精神。以企業發展為民族榮譽,用世界眼光謀劃,用國際標准考評;堅持創新發展,依靠創新驅動。中國今天為數不少的工業製成品,已經跨入國際市場,在強手如林的國際市場競爭,最能體現企業的眼光與胸襟,最能展現企業的水準與標準。更加重要的是,透過國際競爭的成敗,讓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潛力。這是培養大國工匠的營養;

  企業精神,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與養成:點點滴滴的打磨砥礪,分分秒秒的人機相融,字字句句的耳提面命,絲絲扣扣的不偏不倚……有教程更有師傅,有努力更有提點,有打拼更有呵護,有挫折更有希望。磨礪超越痛苦,修煉超越寂寞,創新超越習慣,追求超越金錢。這是培養大國工匠的環境;

  企業精神,是一種不斷創新不斷突破的精神。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無法與時代同步的。一個百年老店,一定是充滿著創新的活力。把創新當做企業的靈魂,企業就會付與工匠靈魂。創新的靈魂在企業躍動,工匠的靈魂在創新中昇華。一個充滿著創新精神的大國企業,才會有大國工匠令人敬仰的創新風範!

  願中國企業都能成為培養工匠精神的沃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