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外市場歡迎中國企業“走出去”

  • 發佈時間:2016-03-14 22:32:0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企業“走出去”熱度依然不減,此次全國兩會期間,如何讓企業走得更加高效、如何借力發揮“一帶一路”的作用已經成為討論的熱點。

  政府增強引領作用

  德國《商報》在文章中提到,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領導人就要求企業採取“走出去”戰略。不過最初的情況是,很多企業以失敗告終。現在情況有了很大改變。中國企業的“走出去”的腳步邁得更為謹慎,中國建築機械生産商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水泥泵生産商普茨邁斯特就是一個成功典範。

  上述文章還指出,實際上,不僅中國企業,中國當局也改變了策略。許多國企並購必須事先得到批准,商務部制定了長遠的戰略方案,為投資提供參考。商務部擁有十分全面的研究報告,幾乎囊括全球所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其中不僅包括當地的相關法律,也詳細記錄了各個行業的情況及優秀企業名單。

  該文還總結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兩大趨勢:一是青睞熟悉“工業4.0”企業,即工業生産數字化、網路化的公司;二是對迴圈利用、水處理和可再生能源等綠色增長領域表現出極大興趣。因為中國政府剛剛宣佈要推動這些行業的發展。

  這正是對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好描述,有統籌有計劃地“走出去”。

  新加坡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全德健(SuanTeckKi)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政府在引導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政府部門應該幫助企業研究、指導哪些領域、地區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更值得投資,幫助企業了解海外市場,熟識本地業務。美國、新加坡等國都有這類成熟的專業機構。

  此外,全德健還認為,駐國外的中國機構包括大使館、工商協會以及其他團體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往中國企業“走出去”還存在“散戶”較多的情況,現在中國企業正在通過合作共同尋求投資機會。

  在外國媒體的眼中,“中國製造2025”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路線圖,成為投資者奉行的準則。

  “一帶一路”帶動“走出去”

  此外,合理開發第三方市場也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理念。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副局長尤善鋇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加速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借助這一趨勢,當地企業可以與中國企業合作,共同到第三國發展。

  以新加坡為例,尤善鋇説,新加坡在金融、物流與港口方面有優勢,同時也一直努力打造成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中心,目前太平船務與港務集團在廣西北部灣合作的港口物流項目,就是“一帶一路”的項目之一,這些都能夠很好地促進中新企業攜手到基礎設施相對不足的國家進行投資。

  尤善鋇認為,未來中資企業“走出去”將著重于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與網際網路經濟這三大領域,其中基建、物流、金融、電子商務將是主要産業。

  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投資政策局局長金榮三也表示,中韓兩國企業除了進行産業間合作外,未來合力開發第三方市場也是合作的重點之一,包括利用南韓目前與55個國家簽訂的自貿協定進行佈局,發揮中國所擁有的産能和裝備製造的比較優勢。

  雖然現在很多企業“走出去”還看不到成績,但全德健指出,實際上很多企業已經默默展開行動,包括對投資地進行考察、研究和談判等,一些上市公司也發佈了公告。

  全德健指出,中國政府一直在強調提高企業的生産力,積極進行産業升級。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在近幾年正在轉移,一個是從中國的沿海逐漸向西部轉移,一個就是向外轉移。這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和降低成本的必經之路,而“一帶一路”正是企業發展的契機。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意願非常強烈,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如何主導、催化這種力量,形成更為長遠和具備系統的戰略佈局是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考慮的問題。”全德健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