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文明:誰的生態 誰的文明?

  • 發佈時間:2016-03-09 16:27:2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草案中,生態文明都擺在了重要位置。對於生態礦山建設,專家提問——

  兩會前,在長沙舉行的一場生態礦山建設交流會中,院士專家的探討熱點,齊刷刷從採礦“轉移”到了尾礦治理上。

  去年歲末,接連發生的甘肅隴星銻業尾礦庫尾砂泄漏污染下游水域、山東平邑石膏礦坍塌等事件,再度引爆我國礦山長期粗獷式開採,“埋”下的採空區塌陷、尾礦庫潰壩、嚴重污染水土等挑釁生態文明的“地雷”。

  礦山廢棄物處置不當,不僅成為水土污染的主因,也進而在礦區流域引發各種怪病,甚至形成“癌症村”,採礦方與當地百姓間“生存之爭”不斷。科學文明開採、建設生態礦山,刻不容緩。

  專家:生態礦山建設 膏體充填開採是關鍵

  “生態礦山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實現了綠色、環保、安全、高效開採,採後可實現復墾、能恢復礦區原貌的礦山,才是真正的生態礦山。這個目標只有膏體充填開採可實現。”中國工程院院士古德生邊説邊給科技日報記者做了個簡單計算:

  以有色金屬礦為例,1噸礦石約可採選出3%的有色金屬,97%的為尾砂廢棄物。去年我國産出有色金屬總量逾5000萬噸,伴隨尾砂廢棄物至少在17億噸以上。

  經年積累的海量尾砂廢棄物,通常堆放于尾礦庫中。截至目前,全國登記在冊的大型尾礦庫有1萬2千余座,其中40%以上為高危尾礦庫。未登記在冊的國營和民營小礦尾礦庫更數以十倍計。除佔用大量耕地、農田,尾砂所含化學藥劑和部分重金屬元素殘留,成為了水(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主要罪魁,時常逾越生態環境紅線。

  隨著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近年來我國對新開礦提出了充填開採要求。但無論新礦充填品質,還是為老礦尾礦庫隱患“善後”,在專家看來,離生態礦山的距離還有點遠。

  觀念:成生態礦山建設的最大羈絆

  “供給側改革,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首先要基於保民生。保護環境是保民生的直接體現。但生態文明到底是誰的生態,誰的文明?很多人還認為,生態文明是政府的生態文明。生態礦山建設最大的羈絆也是觀念,難道這不是關乎個體生存環境的事?”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冠周説起來頗為激動。

  古德生則用了驚心與痛心來形容。幾年前,他曾到香格里拉為一家新建礦區的開採模式選擇做評審。最終,對露天開採和地下開採兩種方式給出的專家評分結果僅0.4分之差。“專家中竟有近半的人贊同露天開採,完全沒把生態環境代價計入開採成本,即便在香格里拉這樣的世外桃源之地。”

  據他介紹,我國有近80%的有色金屬礦是品位較低的小礦。小礦主的逐利之心,讓所採之地滿目瘡痍。“人類發展的工業化進程,無法回避採礦,但必須正視海量廢棄物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的事實。科學、高品質的膏體充填開採,才能避免增加新的開採環境債務。”

  先進膏體充填裝備與技術:用武之地仍顯尷尬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開始研究膏體充填。但充填工業泵、深錐濃密機等關鍵裝備,進口的太貴,用起來還時有‘水土不服’,國産裝備製造也沒跟上,膏體充填在我國的應用就遠比國外滯後。”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王新民表示。

  膏體充填也叫置換採礦,是一種在尾砂中添加膠結料製成膏體後,回充採空區凝為固體的充填方式。膏體充填的充填強度高、安全性好、無充填後二次污染,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充填開採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吳愛祥稱,膏體充填安全、環保的同時,還能有效避免礦石品位下降、“吃幹榨盡”採區礦石資源、基本實現廢棄物零排放。“如果礦區全部使用膏體充填開採,可提升約40%—50%的採出率,為國家置換出相當可觀的礦産資源。膏體充填在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後,就有望建設出無尾礦庫、無塌陷區、開採更安全的生態礦山。採礦方和周邊老百姓間的緊張關係也將改善。”

  隨著行業對膏體充填研究了解的加深,關鍵裝備的國産化研究也漸漸興起。來自湖南省的飛翼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成功自主研發出大型充填工業泵、深錐膏體濃密機等一批技術達國際先進水準的核心裝備,整體性能可媲美國外同類産品,部分性能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準。這也是截至目前,全球首家和唯一一家可生産出囊括礦山充填開採尾礦濃密、膏體製備、泵送、管道輸送、中央整合控制等五大領域核心裝備的企業。

  目前,飛翼股份成套設備已在我國煤礦、金屬礦、非金屬礦成功實施了幾十座礦山膏體充填案例,如新光集團劉東煤礦、雲南因民銅礦、湖南冷水江閃星銻業銻礦等。使用成套裝備,徹底解決了子系統裝備間不相匹配引發的問題,減少了膏體輸送堵管風險,有效縮短了建設週期,大幅降低了運營成本。由此,這一成套裝備和技術獲得了諸多院士專家的公開點讚。

  “膏體充填技術再先進,沒有先進裝備也是空談。飛翼股份膏體充填成套裝備,技術先進、價格又遠低於國外同類産品,為在我國實施推廣礦山膏體充填採礦技術提供了最優性價比的裝備支援。特別是,這讓膏體充填開採在1000米以下深部採礦中的應用,變得尤為可期。”古德生説。

  然而,這套膏體充填成套裝備的“用武之地”,仍顯尷尬。儘管膏體充填開採從長遠計綜合效益好,但能花錢、願花錢支付環境破壞成本的礦區仍不多。

  “擁有自己的好裝備,也掌握了最先進的充填技術與工藝,卻仍不能大規模服務於我國生態礦山建設,著實可惜。在我國,膏體充填上不接政府部門的‘天氣’,有關部門並未完全認識到它對建設生態礦山的重要意義;下不接老百姓觀念的‘地氣’,很難指望礦主自覺為環境破壞‘埋單’,這亟須我們從政策法規、觀念改變與形成等方面下真功夫。千萬別將‘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變成了‘前人乘涼後人栽樹’。”邱冠周説,“都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當是所有人的文明!”

  春節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雲,在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詳細聽取了我國膏體充填裝備及技術、工藝發展的科技創新介紹後表示,生態礦山建設,是關乎治理礦山開採尾礦、杜絕礦山無序開採的全局性問題,國家應給予高度重視,儘快推廣先進裝備和技術,打造生態礦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