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金融報:創新中外互動 推高經濟勢能

  • 發佈時間:2016-03-07 08:26: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社論

  打開大門搞建設,是中國經濟創造奇跡般增長的訣竅之一。一部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中外經濟互動不斷深化發展的歷史。

  全國兩會前夕,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有一個數據令人注目,那就是對外直接投資(即ODI,不含銀行、證券、保險)總額及其增長幅度:1180.2億美元,比增14.7%。此組數據2013年為902億美元,比增16.8%;2014年為1028.9億美元,比增14.1%。我們的ODI連拉了三根“大陽線”!

  這説明什麼呢?寓意非常豐富。在此只説一點,即它明確地告訴我們,中外經濟互動已經醞釀著一個新的階段、新的臺階,即,我們不僅是國際貿易大國,我們還有可能成為一個國際投資大國。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就能獲得新的動能和勢能,從而獲得大的發展和共贏。

  每個經濟體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經濟體的對外互動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顯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外經濟互動是沿著吸引外資—發展製造業—做大國際商品貿易的邏輯路徑進行的。資源供給、規則制定等配套措施,也是圍繞這一主線而開展的。現在,我們已經是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仍然處於艱難的復蘇進程之中,大家都在尋求著徹底走出危機的方式方法,國際總需求依然處於相對疲軟狀態。一方面,我們的經濟體量足夠大,不能倒,另一方面,國際的需求在萎縮,無法增。中外經濟如何互動?也存在一個“轉型升級”的問題。

  上述一組亮眼的ODI數據,正好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希望、新的增長點。這也完全符合國際經濟發展的慣例,從國際商品貿易大國走向國際投資大國,是很多世界級經濟體的常規性發展路徑。關鍵是如何抓住這個機會,順利完成華麗轉身?

  首先,應堅決守住貿易大國的地位。歷史上和現在世界發達國家,一般都是貿易大國,這足以説明貿易對經濟體的重要性。我國正是在國際商品貿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基礎不能丟,否則我們將得不償失。其次,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轉向投資領域,這既是推動貿易發展的需要,也是開闢新增長點的需要。在製造業和貿易中積累的資金和財富,需要通過對外投資的形式,與世界分享,並從中獲得新的更大的發展。最後,我們越來越需要公平國際經濟金融規則的保駕護航。過去,我們只是國際經濟規則的被動接受者,隨著我們與世界經濟的交集越來越多,利益相關度越來越大,越來越接近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央,我們應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國際經濟秩序的積極參建者。

  中外經濟互動的範圍、高度和角度,決定著我們互動的品質和效益。已經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無法不被高度關注,此時此刻,就有1000多名外國記者、360名港澳臺記者與1900名境內記者一起雲集北京,同時進入了中國的“兩會時間”,活躍在中國的兩會現場。這或許也從另一個方面提示我們,世界也在期待著中外經濟互動走向更好的時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