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要為華為點讚”

  • 發佈時間:2016-03-07 01:29:35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

  今年59歲的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是全國“兩會”上很受歡迎的“採訪對象”。無論記者拋出什麼問題,他都溫和而有耐心。有時候,他甚至會用上十幾二十分鐘,只是為了替記者講解某種顯示概念。

  但是,李東生也有自己的執著和堅持。作為從製造基地和改革前沿廣東走出來的企業家,李東生的“實業”抱負似乎從未止息。他的建議大多與製造業振興有關,“怎麼把企業做好?這是我們唯一全力以赴要做的事情。”

  從不想搭車房地産

  “現在製造業利潤很薄,企業不行了,股市不行了,樓市起來了,賣多少彩電可以買深圳一套房?TCL為什麼不做房地産?”在今年的“兩會”上,一位記者向李東生説出了自己的困惑。

  但是,對於李東生而言,這似乎是一個並不需要太糾結的問題。

  “我們沒有算,得看你買一套什麼樣的房子。那麼高的房地産價格對各個産業發展都有很大的壓力。”李東生説TCL從來沒有搭車房地産的想法,“前兩年,我們賣掉了房地産的業務,術業有專攻,房地産肯定是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但是一個企業還是要專注自己有優勢的領域才可能成功。”

  與充滿慾望的地産市場相比,李東生更欣賞的是華為。“我要為華為點讚”。

  李東生説,現在整個中國經濟更強大,企業走出去可以在很多國家主導的産業基金裏得到支援。中國企業自身的能力也更強。

  “以前,我們看新力、松下是遙遠目標。現在看,三星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華為這樣的公司已經做得很成功、很領先。未來10到15年,會有更多中國企業在第一陣營裏佔據重要位置。”

  附加稅吃掉四分之一企業利潤

  不過,李東生也深諳製造企業轉型的艱難。

  今年的“兩會”,李東生提出《關於加快增值稅立法進程的建議》和《關於取消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的建議》兩個建議案,核心都是為企業減負。

  “製造業成本高、利潤薄、稅負重,尤其是稅務負擔較重,佔據企業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製造業的發展。”

  李東生表示,以增值稅為例,目前我國增值稅最高稅率高達17%,遠遠高於與我國製造業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國家或地區,導致我國國內市場産品價格與海外市場産品相比競爭力偏弱。

  此外,中國製造業還承擔著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多種附加稅。“我國製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已經不足2%。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製造業附加稅佔銷售收入的比例接近0.5%,約佔到平均利潤的四分之一。”

  李東生説,附加稅佔財政收入的比例都不高,從2011年到2014年,城建稅在全國財政收入佔比保持在2.5%左右,教育費附加金額更小。取消附加稅對全國財政收入的影響不大,但將對國內工業的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在增值稅方面,李東生建議加快已經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上列入議程的增值稅立法工作,並提出了將製造業增值稅稅率由現行17%降低至12%的建議。

  做一家真正的跨國公司

  談到自己的規劃,李東生表示,不能再去想別的事兒了,“我不是一個出來創業的小夥子,現在我們企業有7萬人,有1000億的銷售,我真的不能再想別的,就是我怎麼把TCL做好。”

  他表示,未來企業發展有兩個方面:一是網際網路應用,“我們要從一個工業級企業轉型到製造+互聯”;二是努力國際化,“現在我們的銷售海外佔47%,未來我希望很快能超過50%,能夠有更高的比例,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中國經濟增長不可能像以前那麼高速,這意味著市場需求增長也不可能像以前那麼高速。去年我們主要的産業市場總的需求增長和前幾年比都有大幅回落。”李東生稱,産業要繼續增長,一方面是通過創新,擠壓式的,把對手擠走才能增長;另一方面是拓展海外空間。比如在電視市場,印度現有市場規模有1000萬台,中國是4000萬台,“印度潛在需求量和中國差不多,這意味著印度有3倍的增長潛力。”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