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核桃熟了”要趕快銷

  • 發佈時間:2016-03-05 08:31:2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孫魯威金慧英姚媛崔麗

  薊州之北,盤山之東,清東陵之南,疊嶂著八仙山、九龍山、黃花山、將軍嶺。這裡,地靈人傑果美。尤其乾果,因環境而獨特,因開發而金貴。“孫各莊核桃”更是佼佼者,它在自然景觀中形成了一處人文景觀:孫各莊滿族鄉萬畝核桃川。沿沙河兩岸,全長15華里,涉及7個村,有36萬餘株核桃樹。核桃川的經營者是“天津薊縣黃花山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元宵節前,我們來到了孫各莊,看到了核桃的規模之美,也感受到了合作社的銷路之急。

  要留住“孫各莊鄉”這份遺産

  孫各莊滿族鄉副鄉長王志永介紹説,薊縣是全國六大核桃原産地之一。這裡每人平均耕地不足1畝,地下全是鵝卵石,不適宜種糧,但礦物質豐富,滲透性好,適合種植乾果。如今,農民收入一半來自果樹。而發展核桃,也是傳承一種文化。清朝時,這裡是皇帝謁陵必經之路,進貢的孫各莊核桃“油大而不膩”,被乾隆皇帝指定為御用核桃,並題字“卻笑苦求萬年藥,不及樂此品胡桃”。如今依託自然環境優勢,通過經濟和文化開發,政府希望為百姓留住孫各莊鄉這份遺産。

  核桃的發展是本世紀開始的。當時,全鄉核桃零散分佈在25個山頭,25.6平方公里,品種退化。在縣政府組織下,引進品種,培訓果農。先後投資千萬餘元,實施了萬畝核桃川工程。鄉政府的主要技術依託力量是鄉成人文化技術學校。38歲的校長郭亮説,“當時,我的任務是利用成人學校這個平臺進行整合,形成技術和管理模式,讓農民通過核桃種植致富。一開始,新品種的樹苗免費給農戶,他們不認,都給扔了。”

  到2008年,郭亮以學校為依託,組織了363戶核桃種植戶,成立了薊縣第一家核桃種植合作社——天津市黃花山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採用分散經營的模式,對於入社的會員,統一提供種苗、技術服務和經營管理指導,核桃統一包裝銷售。如今,合作社有3800畝核桃,産量穩定增長,目前年産300萬斤左右。去年,社員每人平均收入12800元,比上一年增加1000元左右。

  合作社聚精會神打品牌

  2006年8月,郭亮來到成人學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全鄉13個行政村考察,對果園面積、栽培品種、管理水準、産量效益等進行了調查分析。同時,郭亮又到天津市區、北京、唐山等地的果品銷售市場進行了調研,開始了果樹提質工程。當地的老品種,平均一畝地種3棵樹。孫各莊鄉最終選定了‘遼河系’等3大品係,抗病抗凍,含油量高達75%。如今,新品種平均畝栽40株。通過標準化管理,控制産量,平均每畝收400-500斤幹核桃。

  在萬畝核桃川,我們看到,新、老核桃樹一同生長,400年的、100年的和幾年的新樹形成一道景觀。郭亮説,“這裡每棵樹我都認識。老樹依舊受歡迎,許多買家整樹預訂。標準化的管理,使核桃品質提升,身價也翻番。2006年七八元一斤,2008年達到十三四元一斤,2010年市場好,賣到30元一斤。”“孫各莊牌”商標,2006年就註冊了。合作社規範管理後,先後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認證、歐盟有機認證。

  郭亮説,現在核桃的面積飽和了。2015年銷售價格大跌,回到了2008年的水準。合作社的任務更重了,只有提高品質,才能站穩腳跟。要加大技術投入,更新的樹全是有機栽培。而鄉文化技術學校只有3名老師和幾名農民大戶志願者,壓力相當大。

  更大的壓力在於開拓市場

  “合作社要壯大更,就要靠做市場、搞宣傳、做品牌;合作社要發展,就要通過合力形成信譽,爭取比普通産品賣出更好的價格。如果沒有更好的利潤,合作社一分錢的來源都沒有,難以發展壯大,提供更有力的服務。”談到合作社將來的發展,郭亮説,他希望拉長産業鏈。

  我們隨著郭亮來到合作社興辦的“天津核勝食品有限公司”,看到這裡有幾臺小設備,是用來搞核桃油試驗的。而要被送進機器裏絞碎榨油的核桃,個個光鮮均勻,果仁飽滿,令人感到可惜:“這麼好的核桃,為什麼要榨油?現在油品的飽和程度不比核桃低呀?”

  一問才知道,看上去堅硬的核桃其實也是“鮮活農産品”。10月採摘,5月之前賣不掉就壞了,必須快銷。郭亮也有一輛農業部扶持的鮮活農産品運輸車,但是上高速,核桃不享受“鮮活農産品”免費優惠,這筆費用對於郭亮不是小數目。可是核桃油保質期也就18個月,並不能徹底解決銷路問題。另外,郭亮考察後發現,核桃加工企業基本都是小作坊,沒有專用設備,四斤核桃才出一斤油。

  離開郭亮我們一直在想,“孫各莊核桃”,應該榨油賣嗎?如果給個綠色通道的優惠政策,是否可以生産、消費雙得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