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特色村寨、民俗演藝入股合作社

  • 發佈時間:2016-03-01 08:30: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蘇宏流

  摘野果、吃土菜、住農家……越來越受寵的鄉村旅遊逐漸成為廣西南丹縣旅遊的“主力軍”。南丹縣對有鄉村旅遊發展基礎、市場開發潛力大的貧困村,圍繞種養、苗林、民俗、文化等特色,以“産景融合、農旅互動、商旅互贏、文旅互融”等形式進行鄉村旅遊扶貧開發。

  據南丹縣縣長覃康平介紹,該縣探索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旅遊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能人+合作社+農戶”等鄉村旅遊扶貧創新發展模式,引領鄉村旅遊轉型升級。

  歌婭思谷景區採取“公司+旅遊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打造集民族文化、休閒遊覽、購物、生態農業、綠色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閒度假區。景區吸納86戶農戶以民族特色村寨和民俗演藝等資源入股,合作社以景區年度門票收入的4%作為補償金給入股農民分紅。2015年,景區周邊村屯參與鄉村旅遊業開發的群眾每人平均年收入達2萬元。

  巴平鄉村旅遊區採取“合作社+基地(有機農業)+農戶”的運作模式,旅遊區群眾自發成立了4家合作社,共有社員198戶。目前,該旅遊區成為“廣西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被農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瑤家生態農業合作社獲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認定。

  下水洞湖鄉村旅遊區則採取“能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廣西融道創業投資公司總經理、家鄉能人何振武等人出資成立了下水屯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租下屯內土地統一管理,當地農戶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按入股份額共擔風險、共用收益,未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通過出租土地獲得收入。合作社還組織群眾開辦了農家樂7家、農家旅館2家。去年,該旅遊區共接待遊客13萬人次,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從2012年的4218元增長到2015年的1.8萬元。

  2015年,全縣鄉村旅遊累計直接帶動780戶貧困家庭3300人實現增收脫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