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凝聚改革共識 增強發展信心

  • 發佈時間:2016-03-04 09:29: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3日,2016年的“兩會時間”正式開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在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全國兩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增強發展信心。

  凝聚改革共識,首先必須凝聚改革的思想政治共識。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開弓沒有回頭箭,往回走只有死路一條。必須排除一切干擾,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這是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沒有這樣的改革共識,沒有這樣的改革定力,改革就會出現波折甚至夭折。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階層分化日益明顯,不同的階層對改革會有不同的主張;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調整,不同利益的人對改革的訴求也不一致;改革進入深水區後,改革的艱巨性、複雜性前所未有,對於改革如何推進也會有不同的認識。因此,無論是自下而上的改革,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凝聚改革共識,都需要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對於那些聽起來比較尖銳的意見,只要是善意的,是有利於改革的,都應該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兼收並蓄。只有凝聚起改革的共識,打通任督二脈,才有可能將改革進行到底。

  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普遍改善,但我們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貧富差距依然存在。改革既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要讓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理想,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凝聚起改革的共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凝聚改革共識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要。肩負著全國各族人民重托的兩會代表委員,也比任何時候更加需要凝聚改革共識,做改革的推動者。

  在進入新常態的今天,中國經濟能否實現健康穩定增長;轉型升級和各項改革能否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十三五”開局之年能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都需要我們增強發展信心。

  只有改革才能帶來發展,要增強發展信心,首先必須堅持改革。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提出了330多項改革措施,其中僅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一項,就帶來了市場主體的“井噴式”增長,平均每天新增1.13萬戶企業,其中95%以上為私營企業。隨著整個改革方案的逐步落實到位,勢必還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紅利,進一步增強我們的發展信心。

  這兩年,中國經濟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對此,我們既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更要有足夠的自信。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向好,中國政府也有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工具應對這些經濟問題,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今非昔比,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中國經濟發展依然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出現的暫時困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趨勢,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們主動換擋提質的結果。在剛剛閉幕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就認為,中國正通過加快結構性改革,重塑一個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續的中國經濟。

  我們沒有理由悲觀。

  只要我們積極應對新常態,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就可以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新常態也是新機遇,也會有新發展。今年,全國兩會還將通過“十三五規劃綱要”,這一綱要將為未來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增強我們戰勝暫時經濟困難、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勝信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