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國寶幫詐騙案引發深思

  • 發佈時間:2016-03-04 09:26:17  來源:人民網  作者:賈理智  責任編輯:畢曉娟

  “3·15”臨近,“藝術打假”“收藏打假”的話題又提上日程。近日,一樁有關收藏的詐騙案引起各界關注。被關押審查一年有餘的“國寶幫”代表人物衛夢強站在了上海市奉賢區法院的被告人席上。該案係全國首例“國寶幫”涉嫌詐騙罪受審。

  號稱身家幾十億元的上海人衛夢強,是收藏界的“傳奇”人物。從上海奉賢區拓林鎮一個村的村民,突然間變成收藏界響噹噹的“人物”。他的藏品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一件“清代朱金木雕照壁”,其被授予“中國民間國寶”稱號。在網路上被稱為“國寶幫”偶像派大腕的衛夢強,在2014年11月卻因涉嫌詐騙罪被檢察院批准逮捕,2015年12月16日,衛夢強因涉嫌詐騙罪和倒賣文物罪站在被告人席上。

  [案件回放]

  事情還要追溯至2013年。當年11月,衛夢強經人介紹結識了俞某夫婦,帶其參觀了自己的“華亭博物館”,並設午宴款待,贈予“天珠手鍊”。席間,衛夢強拿出手機向俞某展示了5張青銅器彩照,並稱自己資金短缺,建議俞某出資500萬元將其買下,並信誓旦旦保證“上下家由我負責,一進一齣可賺幾千萬”。俞某信以為真,在介紹人陪同下,與衛夢強簽訂了一份協議,內容大致為:俞某夫婦出資500萬元,交給衛夢強收購上述青銅器,由衛夢強負責買進賣出,利潤四六分成。

  2014年2月,俞某帶著幾位“大買家”到衛夢強處,“大買家”實為上海第一財經頻道欄目的工作人員,到衛夢強處進行了暗訪。當年“3·15”節目播出當天,衛夢強在收看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藝術投資》欄目“揭秘國寶幫”後,認為這檔節目稱他的數百件“哥汝官鈞定柴”、六大名窯瓷器都是地攤級新倣品,嚴重敗壞了他的名譽,還把他定性為“國寶幫”,更令他“痛楚萬分”。隨後,他一紙訴狀將俞某及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告到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由於此後衛夢強涉嫌詐騙罪被捕,這起名譽侵權案暫無最新消息。

  事後,俞某請鑒定專家到衛夢強的博物館一辨青銅器的真偽,但被告知皆為偽品。於是,俞某向衛夢強追索當初的出資款,但只要回了100萬元。2014年7月,俞某以衛夢強虛構事實、詐騙鉅額錢款為由向當地警方報案。之後上海警方以涉嫌合同詐騙罪立案。

  偵查表明,衛夢強展示手機上的5張青銅器彩照是河南人李某(另案處理)發給他的。據李某到案後交代:照片中的5件青銅器,衛夢強從未見過,也從未轉賣給衛夢強。據此,因衛夢強涉嫌詐騙,奉賢區檢察院批准將其逮捕。

  到案後,衛夢強始終否認他的詐騙犯罪事實,還試圖用以前從河南人李某處購得的另5件小型青銅器來冒充本案所涉的5件青銅器。後經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鑒定:其中銅獸面紋觚、銅幾何紋壺等為國家禁止買賣的三級文物。為此,衛夢強在涉嫌詐騙犯罪後,又涉嫌倒賣文物罪。

  據查,衛夢強獲取俞某的400萬元後,將其償還債務並迅速揮霍,在法庭上他也承認私自佔用了這筆款項。

  [他們怎麼説]

  杭天(古玩業資深人士):受害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衛夢強的倒臺,不禁讓人拍手稱快。“國寶幫”的興起有深厚的社會原因,與道德淪喪、誠信缺失、國民素質不高密不可分,希望衛夢強被繩之以法是一個好的開端。

  我知道,像衛夢強這樣的“國寶幫”還有很多,但衛夢強騙術簡單,社會危害性有所局限。真正讓我擔憂的,是那些頂著專家帽子、有著體制內輝煌背景,卻又真偽不辨、見利忘義、亂開證書的“專家、老師、研究員”,他們多數明知故犯,為“國寶幫”背書,將許多收藏者引上歧路,其行為形同詐騙,他們的社會危害十倍百倍于衛夢強。

  另外,作為受害方,俞某夫婦在此案件中有著自身不可推卸的責任。據了解,俞某曾開辦典當行,也算得上是業內人士,然而卻利令智昏、財迷心竅、輕信忽悠,在還沒有看到藏品的前提下就將錢款打給騙子,犯下如此愚蠢錯誤,讓人大跌眼鏡。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收藏圈浮躁的心態。

  張慶玉(北京瓷器收藏者):“國寶幫”和偽專家組成欺詐聯盟

  最近我聽説了不少這種事情,應該説,現在“國寶幫”和造假者、鑒定者、宣傳者已經聯合起來了,已然組成了一個欺詐聯盟,欺騙的步驟變得環環相扣。比如説,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鑒寶節目,一些藏寶人拿來假貨,卻被那些有一定名氣但並無真才實學的偽專家們説成是真品,動輒就認定其是民間“國寶”,價值百萬乃至千萬元,並且開具所謂的鑒定證書。事實上,這些“國寶幫”和偽專家們已經組成了一個欺詐聯盟,這是目前收藏圈最讓藏家痛心疾首的現狀。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收藏者只有有了冷靜的頭腦,保持客觀良好的心態,與一些真正懂行、有經驗的業內人士聊一聊,聽聽他們怎麼説,才能形成一個正確的收藏觀念。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們的認識和意識也是在慢慢提高的。

  孫中偉(北京孫中偉律師事務所主任):案件癥結在於鑒定

  事實上,這個訴訟案件中雙方簽署的協議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在形式上並沒有明顯的大問題或瑕疵。只能説雙方的協議不完善,但是現實中的交易形式很多,只要交易雙方都能誠信,也是可以履行的。所以説,本次案件中的合同本身沒大問題。

  在我看來,這次詐騙事件被公安機關立案,相關人員被刑拘和逮捕是有意義的,它警示了制假造假者。在過去,這種買賣文物藝術品假貨的情況很多是不予立案的,即便立案了,往往原被告雙方通過民事起訴來解決。但是在民事起訴過程中要證明交易品是贗品,這個取證過程也很難,那麼就導致了這些案件往往無果而終。而此次案件的立案,相關機構加大了對售假賣假的打擊力度,對於維護藝術品交易的純潔性有積極意義。

  不過合同詐騙罪是否成立,還是得看這些東西的真假。如果説這5件青銅器都是假的,或者可以證明根本就沒有這幾件東西,那麼這個詐騙就是成立的。如果俞某要追索他的錢,但是衛夢強又不給的話,那他就有一個非法佔有的故意,那麼他的詐騙罪就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衛夢強最後退了錢,那這個事件只能被定性為經濟糾紛。

  説到底,這起詐騙案的癥結在於我們對文物藝術品的鑒定,也就是取證問題。因為我們一直缺乏能讓公眾信服的第三方鑒定標準和鑒定機構。

  連結

  近些年,“國寶幫”的身影始終揮散不去,猶如一顆惡瘤,怎麼摘都摘不掉。這裡節選了本報近年報道的有關“國寶幫”的新聞,讓讀者對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有更多的了解。

  《國寶就在身邊?收藏投資不能“太天真”》(2011年1月7日報道):北京舉行的一次以公益為主題的活動特設了兩個環節:“國寶評選”與“中國十大收藏家評選”。當選收藏家裏,有人收藏10萬件玉器,有人收藏4萬件瓷器,更有人統計自己的藏品價值高達34億元。而且當選的十大收藏家中,隨便一個人就有好幾萬件古董珍玩,還自稱每件都是“國寶”。

  《一次捐贈引發的熱議》(2013年3月14日報道):2013年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政府宣傳部負責人公開發佈消息:祖籍新會的美國華裔收藏家林緝光決定將其收藏的600多件藏品捐贈給家鄉,並將落戶由當地政府出資2000余萬元新建的林緝光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然而這600多件捐贈藏品被業內專家們幾乎眾口一詞指為贗品。

  《10億元官司牽出諸多疑問》(2014年4月9日報道):2012年9月,王先生得知某公益基金會在籌建博物館,於是表示願將其收藏的1萬餘件藏品全部贈送。該基金會負責人即與王先生簽訂合同,並約定基金會先行支付3500萬元作為對王先生所持藏品的補償,在對藏品鑒定無異議後,再陸續支付王先生總額不超過10億元(包含3500萬元)的補償款。然而就在王先生拿到1500萬元,基金會也收到755件藏品之後,基金會邀請的相關專家鑒定這批藏品為新倣,於是基金會終止了合同。為此,王先生將該基金會告上法庭。(記者 賈理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