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翟美卿委員:加快推進醫養融合 促進養老産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3-04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常委、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中國經濟網記者郝紅波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4日訊(記者 郝紅波 專欄) “我國養老機構內普遍醫療資源不足。多重原因,致使‘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在我國推廣還存在不少困難。解決社會化養老的醫療困局,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執行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援。”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帶來提案,建議加快推進醫養融合,促進養老産業發展。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4年國民經濟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1242萬人,佔總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個百分點。全國老年辦預測,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年化水準達到17%,我國人口老年化正在加速。特別是“四、二、一”現代家庭結構的大量涌現,社會化養老已是大勢所趨。

  社會化養老的成功實施,醫療服務是關鍵因素。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合作,在養老服務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大力推行“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

  此外,民政部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各類養老機構已達4萬多家,但調查顯示,各級、各類養老機構中,有醫療支援的不足20%,養老機構內高素質的醫務人才也較匱乏。部分養老機構內通過設置門診、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但難以取得醫保報銷資格,老人在內設醫療機構就醫意願不強。外部協作方面,綜合實力強的大型醫院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盈利高的常規醫療上,不願參與低盈利的養老領域。多重原因,致使“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在我國推廣還存在不少困難。解決社會化養老的醫療困局,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執行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援。

  為此,翟美卿委員向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她此次提出的議案有以下建議:

  一、推進養老機構醫療條件配置。建議政府對養老機構實施分類管理,對於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鼓勵其內設醫療機構,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優先審批、優先開放醫保定點資格,並給予相應的稅收、財政支援;對於規模較小的養老機構,由政府統一規劃,由地方醫院與其建立醫療服務協作關係。

  二、推進公辦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合作。與一般公辦醫院側重於中期疾病診療不同,“醫養融合”的服務對象重點面向患有慢性病、易復發病、康復期的治療,重點進行疾病的上游健康管理、下游康復護理,雙方的服務定位存在明顯的差異。推進公辦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內設醫院的合作,建議由政府牽頭,鼓勵養老機構與三級醫院建立合作機制。三級醫院向養老機構提供急救綠色通道,建立轉診、坐診機制等。

  三、加強養老機構醫務人才的隊伍建設。建議一方面可以在醫學院校、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針對老年護理的相關專業和課程,與養老機構建立服務實訓基地,為醫養融合模式培養後續人才;一方面,推進解決養老機構內醫務人才與公辦醫療機構待遇不等的現狀,將養老醫務人才納入公益性崗位範疇,鼓勵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養老事業。

  四、改善頂層設計,打破醫養的體制壁壘。當前,養老機構由民政部門管理,醫療機構由衛生部門管理,醫保由人社部門管理,醫養融合之難,歸根結底是醫療、養老分屬不同部門管理,資源分散,政策渠道未能有效打通造成的。因此,當務之急是打破醫養分割的體制壁壘。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領,建立由發展改革部門牽頭,人社、衛生、民政、財政等部門參與的養老保障協同工作機制,努力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其如此,醫養融合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代表委員小資料:

  翟美卿,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常委、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主席、現任香江集團總裁。2005年,她所成立的"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成為民政部批號"001"號首個國家級非公募基金會,開創了中國公民個人出資興辦非公募慈善基金會的先河。

  更多報道請見

養老産業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易華錄 34.11 5.96%
2 東誠藥業 12.17 5.92%
3 機器人 22.00 5.31%
4 同方股份 10.97 5.08%
5 東富龍 8.74 2.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上海三毛 13.47 -5.21%
2 三毛B股 0.97 -2.62%
3 中源家居 33.54 -2.47%
4 魚躍醫療 24.13 -1.79%
5 世聯行 9.40 -1.78%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