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改革 重點是去産能

  • 發佈時間:2016-03-04 04:52: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做客“聚焦2016兩會——中經線上訪談特別節目”,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就是去産能。當前,需求側總體呈下行態勢,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都達到了歷史峰值。由於需求下降,供給也跟著下來了,這就導致了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比如鋼鐵、煤炭等産業,過剩産能已達30%左右。”劉世錦委員表示。

  “過剩的産能導致3個結果,一是PPI連降,工業品出廠價格連續47個月負增長,最低的時候達到-5.9%;二是工業企業利潤從2014年8月份以後,超過一年多時間是負增長;三是有些地區財政收入相對下降,面臨很大壓力。因此,只有減掉過剩、落後的産能,才能夠使企業利潤回升,走出困境。”劉世錦委員説。

  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去産能從哪些方面著手?劉世錦委員認為,首先要解決産能過剩企業的職工安置問題。

  最近,許多地方摸底僵屍企業規模,這類企業基本上處於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裏,扭虧無望,主要依賴政府補貼、銀行貸款生存。“為什麼一些地方仍在維持僵屍企業?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養活這個企業的職工。如果直接拿部分補貼去養人,然後企業該關閉就關閉,該重組就重組,從經濟角度看,其實更合算。”劉世錦委員説,“關閉僵屍企業是為了讓資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企業破産不要以為是壞事,實際上是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方式,對所有人都有益處。”

  “其次,要解決銀行對不良債務方面的擔憂。我訪問過一些産能嚴重過剩行業裏的企業,一個煤礦企業生産一噸煤的成本是400多元,現在市場價200多元,每生産一噸要虧損200多元。虧損這麼嚴重,為什麼還生産?他們的回答是,現在還欠銀行很多貸款,銀行不願意讓停。一旦停産,銀行不良率馬上大幅度上升。”劉世錦委員坦言。

  劉世錦委員認為,既然貸款不良的問題已經實質發生,就不要繼續掩蓋,這有礙去産能的進程。應給予銀行一些政策,解決其後顧之憂。

  消費需求升級,同樣可以帶動産業結構升級。“産業結構升級首先要有需求,企業才有生産動力。比如‘中國人去日本買馬桶蓋’這件事,就説明瞭中國中産階級群體在增加,對高品質産品的需求正在增長。這是好現象,只不過當前中國産品的品質和服務仍有待提高。隨著需求的轉型升級,國內企業會努力生産出更好的産品。”劉世錦委員説。

  在去産能的同時,還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一些傳統行業中,其實也蘊藏著新的增長點。在我國的一些基礎産業,像石油、電力、電信等,如果加大改革力度,積極吸引社會投資進入,隨著競爭加強,不但這些行業的成本可以降低,産品和服務也能夠改進。在傳統領域引入新的機制,就有機會形成新的增長點。”劉世錦委員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