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縉雲燒餅”翻身記

  • 發佈時間:2016-03-02 08:30: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蔣文龍

  縉雲燒餅是一種小吃,在浙江麗水地區小有名氣,但長期以來小打小鬧,既形不成産業,更難登“大雅之堂”。作為一種地方特産、一種文化現象,縉雲燒餅一直掙紮在街頭巷尾。

  2014年,縉雲縣開始發力,將發展燒餅産業列入地方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成立燒餅辦、培訓燒餅師傅、舉辦燒餅節。短短兩年間風生水起,在全國各地一下子開出了230多家專賣店,去年營業額7億元。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吃,到引以為豪的“富民産業”,縉雲燒餅的翻身,引人深思: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地方黨委、政府應該如何選擇突破口,引領創業、創新的熱潮;政府應該如何通過創建區域品牌,實現産業發展、農民增收;在消費日趨多元的今天,又應該如何針對消費需求,讓地方名點、名小吃重續輝煌?

  餅香五千年卻難成氣候

  縉雲燒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相傳軒轅黃帝在縉雲仙都的石筍上用仙鼎煉丹,常常以山泉和面,在煉丹爐內烤餅,所烤出的餅色澤金黃,香氣撲鼻。當地百姓就仿傚軒轅皇帝的仙鼎,以竹木為外桶,以窯土為內壁,製成燒桶,專用於烤餅。

  在縉雲,賣燒餅是千百年來人們賴以謀生的手段。父攜子、夫攜妻,人們挑著烤桶遠赴他鄉,以烤餅為生。但正與人們司空見慣、屢見不鮮的其他眾多土特産一樣,縉雲燒餅儘管在周邊地區有一些影響,卻一直小打小鬧,難成氣候。

  但在麗水市委常委、縉雲縣委書記朱繼坤看來,“小燒餅”卻有可能培育成“大産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朱繼坤分析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山區縣,引進大項目固然重要,但抓大也不能放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小燒餅”有千家萬戶的群眾基礎,是老百姓增收致富最直接、有效的産業,因此也最適合“大眾創業”。“對自己的優勢視而不見,一味追求‘高精尖’,無疑是一種盲目,是不切實際的。”

  縉雲燒餅究竟如何發展,該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慶源受命前往把小吃店開遍全國、年營業額超60億元的福建沙縣考察。考察的結果是,要做大縉雲燒餅産業,必須走品牌化、標準化、特色化發展的路子。陳慶源後來出任縉雲燒餅品牌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縣內的沒做大,出去的走不遠,店面簡單如攤鋪,一直是燒餅加餛飩。要把小燒餅做成大産業,一定要發揮政府的作用。”

  由此,縉雲縣出臺了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把燒餅産業作為富民工程,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予以扶持。縣裏還專門成立了“縉雲燒餅品牌辦公室”,設在縣農辦內,給予專職編制,負責縉雲燒餅産業的整體推進。據了解,這可能是全國唯一一個為燒餅設立的“品牌辦”。

  品牌化、標準化、特色化

  作為地方特色小吃,縉雲燒餅要轉型升級、走向市場,就必須打響品牌。而作為品牌,縉雲燒餅必須具有統一的生産標準。

  縣農辦副主任、“燒餅辦”主任朱民告訴記者,為了解決標準化難題,縉雲制定了推進品牌建設的8條意見,實行“六統一”、“兩集中”,即統一註冊商標、門店標準、製作工藝、原料標準、經營標準、培訓內容;集中宣傳行銷和挖掘文化。

  以前,燒餅師傅們在各地單打獨鬥、各行其是,就縉雲燒餅品牌而言,形不成強大的影響力。現在由政府出面註冊統一的商標,設計統一的門店形象,還整合各方資源,舉辦“縉雲燒餅文化節”、參加浙江省農博會等,進行統一的宣傳推介,其聲勢自然今非昔比。而一些已經自己註冊商標的門店,政府則引導他們採取“雙商標”形式,將企業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相結合,相得益彰。

  為了鼓勵農民走出去開店創業,縉雲出臺政策規定:門店面積30平方米以下、經營縉雲燒餅等傳統小吃品種不少於2個的給予補助1萬元;門店面積30-60平方米、經營縉雲燒餅等傳統小吃品種不少於4個的給予補助1.5萬元;門店面積60平方米以上、經營縉雲燒餅等傳統小吃品種不少於8個的給予補助3萬元。

  針對燒餅製作工藝要求較高,而從業者素質又良莠不齊的現狀,縉雲專門建立了兩個培訓基地,對燒餅師傅進行免費培訓,還在縉雲職業中專開設了專業班。“現在,縉雲電大培訓班後兩年的培訓名額基本上排滿了。按每年培訓2600名燒餅師傅來計算,三年就可以培訓7000多名。”朱民介紹,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培訓燒餅師傅5000余人,還有5000余人在排隊等待培訓。

  培訓工作的強力推進,不僅確保了縉雲燒餅的品質標準,為其品牌的提升奠定了基礎,而且營造了氛圍、擴大了影響,在全縣範圍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燒餅創業熱潮。

  燒餅成就“大産業”

  2015年10月底,記者參觀了縉雲燒餅文化美食節。只見兩里長的街道上,各種縉雲小吃琳瑯滿目,人們摩肩接踵、喜氣洋洋。縉雲燒餅的攤位十分搶眼,一律統一門頭裝飾、統一人員服飾、統一標誌,高端整齊的氣息撲面而來。

  “縉雲燒餅以前誰看得上眼?沒想到兩年時間,就搞得這麼紅紅火火!”杭州“綠谷大通”老闆周偉飛感慨萬千。他先在杭州的“西溪天堂”綜合體嘗試著開了個燒餅店,發現生意不錯後迅速擴大面積,此後又在“西城廣場”開設旗艦店,最後,索性將燒餅店開進了省政府食堂。縉雲燒餅的受歡迎程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跟周偉飛一樣在杭州創業開燒餅店的大有人在。位於杭州文三路的“胖子燒餅”店店主應顯光説,他的縉雲燒餅每天要排隊購買,每天的營業額都在6000元左右。去年,他在杭州買了一套220萬元的房子和兩輛奧迪車。

  不僅賣燒餅的人賺了錢,縉雲燒餅還帶動了諸多相關産業。縉雲東山村的陶爐膛屬縉雲燒餅的“私人定制”版餅桶內膽,做工精細、傳熱均勻,烤制出的燒餅特別香脆。隨著縉雲燒餅熱銷,東山村的陶爐膛也越來越搶手,有的村民一年能賣出六七千個爐膛。

  菜幹是製作燒餅的原料之一。為保證縉雲燒餅的獨特口感,縉雲建立了菜幹生産、加工基地,僅源發蔬菜專業合作社一年銷售的縉雲菜幹就達到20多萬公斤。九頭芥是傳統的地方蔬菜品種,也是縉雲菜幹的首選品種,村民採用套種的方式,畝産值可達7000元。

  目前,縉雲還規劃建立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原木炭基地。一條以縉雲燒餅為龍頭的産業鏈,已經清晰可見。根據規劃,到2020年,縉雲燒餅的從業人數將達到2萬人,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