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醫療服務價過低 輸液注射費不值個燒餅錢
- 發佈時間:2015-11-20 08:29:3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住院一級護理每天僅9元,比做次美容便宜得多;醫生出診費幾元,CT檢查費幾百元……醫療服務價格的比價不合理,已成為醫療行業的普遍現象。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發出新一輪價格改革攻堅的信號。10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8號文)指出,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
體現醫生勞動價值,該漲價的地方要漲。但同時,在居民慢性病負擔重、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也不能一漲了之。合理的醫療服務比價關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這一喊了十幾年的改革難題究竟該如何破解?
——編 者
醫療服務價格過低,醫生勞動得不到體現
輸液注射收費一次2元,不值一個燒餅的錢
最近,北京市朝陽區的周女士去三甲醫院做了一次胸部CT。她看到收費單據上寫了6項收費內容,包括檢查費、全身平掃、螺旋CT、衛生材料費等,總共894.9元。由於醫保實時結算了500多元,周女士沒有花太多錢,但是其中610元的檢查費,相對於7元掛號費來説顯得過高,把她嚇了一跳。“掛號費就是醫生提供診斷服務的費用,檢查費是掛號費的八九十倍,顯得醫生的服務遠不如醫療設備的檢查值錢似的。”她説。
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220元,每人平均衛生總費用2586.5元,實現連續多年上漲,並跑贏GDP。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醫療費用都在上漲,檢查費、藥費節節攀升,而掛號、手術、護理等費用多年未變,價格都在幾元、幾十元。
這正是我國醫療價格的現狀——服務價格過低,而藥費、檢查費趨高且不斷推高看病費用,並導致以藥補醫現象如甩不掉的牛皮糖,牢牢把控著醫療服務的局面,成為醫改的一道難題。
哪些醫療服務價格偏低?主要是護理費、手術費、床位費、診療費、中醫等技術勞務性服務項目。一名兒童醫院護士長告訴記者,輸液注射收費一次2元,加上觀察費共12元。“就説輸液吧,每名護士起碼經過兩到三年培訓才能獨立操作。這樣一種需要嚴格訓練的複雜勞動收費定價才2元,還不值一個燒餅的錢。”她自嘲道。
2元的靜脈輸液費,還不是護理項目中最低的。記者查看了北京市現行的醫療服務價格,發現皮下、肌肉注射0.5元,皮試0.5元,靜脈注射1元,吸痰1.5元,靜脈抽血1元,拆線0.8元。住院護理費用也很便宜。比如,住院一級護理每天僅9元,比做一次美容、洗一次腳都便宜很多。
湖北省價格成本調查隊曾對省內53家醫院調查,發現絕大部分醫療服務的價格平均只有成本的41.7%,其中技術勞務性項目價格嚴重偏低,如靜脈注射實際成本為6.7元,為湖北省實際價格的7.4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收費標準為800元,實際成本高達5252元,為實際價格的7.6倍。
醫療服務價格過低,“腦體倒挂”現象普遍,不僅扭曲了醫務人員的勞動技術價值,背離價值規律,還嚴重制約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名産科醫生告訴記者:“對我們醫院來説,做剖宮産手術是不賺錢的,整個手術過程包括麻醉師、護士、醫生、助産士總共需要十幾個人,但是只有1000元的手術費。”手術費過低導致産科入不敷出,但這一手術能讓麻醉科、耗材科等部門賺錢,總體上增加了醫院收入。“各醫院的情況基本如此,所以目前國內剖宮産率飆升,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而順産率節節下降。”
財政補償不足,公立醫院長期以藥補醫
應理順價格體系,使醫院收入70%來自服務收費
記者了解到,全國各地現行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大多是1999年出臺的,至今未調整過。
“我國的醫療服務價格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醫療服務價格嚴重低於成本,掛號費沒有包括醫生診查的費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説,多年來醫療成本不斷增加,但醫療服務價格基本沒有調整,政府的投入也沒有跟上,導致醫生價值得不到體現,醫生職業沒有吸引力,更沒有醫生願意到基層去,大病小病人們都往大醫院擠,看病越來越難。“診斷不值錢,很多公立醫院只能靠賣藥、增加不必要的檢查彌補運作開支,一些醫務人員把開大處方、拿回扣作為提高收入的主渠道……這些問題,間接加劇醫患關係的緊張。可以説,醫療服務價格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目前醫療服務價格反映的不是醫務人員勞動的實際成本,它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按照剔除醫務人員工資之後的邊際成本來制定的。”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説,政府投入名義上能夠保障醫務人員的工資,但多年以來財政對醫院的投入佔醫院收入的8%左右,對絕大多數醫院來説,財政投入僅夠滿足離退休人員的工資開銷。加之,由於多年來藥品指導價高於市場競爭價,高新技術的儀器設備價格已完全市場化,公立醫院便通過多賣藥、賣貴藥,多做檢查、多用耗材等辦法獲得收入,彌補財政撥款不足,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立醫院補償渠道——即以藥補醫機制。
28號文指出,對於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要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饒克勤説,要使醫療服務價格真正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首先應測算出該項服務的真實成本,同時厘定醫務人員應享的合理收入水準。“但是醫務人員的勞動成本難以測算,這和醫療行業的特點有關。每一名醫生的勞動成本和價值都不一樣,難有統一的標準;病患情況各異,對醫療品質也很難做出標準化評價。因此,國際上醫務人員薪酬體系一般是按高於社會平均工資的3—5倍來設計的,而我國僅高出18%。”
蔡江南説,從國際經驗來看,一所醫院的收入應該70%來自於醫療服務收費,30%來自於檢查、藥品等收費項目。而中國情況正好相反,藥品收入間接彌補了服務收入的不足,結構不合理,醫務人員積極性不足。
“要真正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必須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縮小醫療服務成本和支出的差距。可以採取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辦法,在總收入的筐裏,想方設法平衡醫療服務收入和藥品加成收入的關係,形成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理順價格體系。”饒克勤説。
醫療服務要物有所值,但百姓看病負擔不能增加
改革醫保支付方式,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1997年我國發佈的醫改文件提出,要完善政府對衛生服務價格的管理。時至今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還在探路,主要原因就在於改革不能單兵突進,必須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遏止公立醫院賣高價藥的衝動,才能杜絕“按下葫蘆浮起瓢”的費用轉移隱患。
蔡江南認為,國家已經明確要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把藥品費用降下去,服務價格才能升上來。實行總量控制,做收入結構上的調整。“可以由政府提供適當補助,這樣對醫保資金不會造成太大負擔,但對醫保的管理水準是挑戰,管理部門需要測算降多少升多少,醫保部門需要和醫院協商,確保不會形成支付壓力。”
2012年9月1日起,北京市在友誼醫院和朝陽醫院試點,將5元、7元、9元、14元的掛號診療費改為醫事服務費,按醫師職級確定為42元、60元、80元、100元,醫保報銷每人次40元。同時取消15%的藥品加成,加大政府補助力度。結果發現,醫保患者每次就診藥費下降三成;病人主動流向普通門診;專家掛號量減少,每次給患者就診的時間提高到16分鐘。饒克勤認為北京市試點改革效果總體不錯,體現了醫務人員價值,普通大夫與專家診費價格拉開到58元;醫院從依靠藥品到依靠技術,醫事服務費中60%用於醫務人員的薪酬,醫務人員積極性增加。
今年3月,重慶啟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但是一週後喊停。蔡江南分析,重慶的改革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費用支出,但沒有和醫保協調聯動,改革的成本由患者承擔,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影響了改革效果。他認為,價格改革比較敏感,應該像水、電等公共産品價格一樣,進行公示、討論。
“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把按項目付費,改成按人頭、按病種付費,甚至按照國際上更精細的按病組付費,能夠引導醫院控製成本,調整支出結構。在收支總額不變或相對合理增長情況下,調整醫院支出結構,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會激勵醫務人員提高技術水準和服務品質,控制醫療費用增長,也不會增加社會負擔。”饒克勤説。
我國已經放開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價格的管制,有利於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多樣化需求。前不久,一些省份如江蘇、福建、浙江等開始在一些地市試點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適當提高護理費、手術費、床位費、診療費、中醫等服務價格,降低一些檢驗、大型醫療設備檢查價格,對特需服務、美容、牙科、體檢等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從試點地區情況來看,由於改革統籌了價格、醫保、財政投入等各方面工作,總體上百姓看病負擔未有增加,社會反映較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