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江西吉安:“四個一”助力精準扶貧

  • 發佈時間:2016-03-02 04: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扶貧攻堅戰中,貧困群眾能否脫貧致富,關鍵在於能否找到致富門路。為幫助貧困群眾致富夢想變成現實,井岡山革命老區吉安市結合實際闖出了“一個農戶一畝柚子、一個雞棚、一畝葡萄、一個勞動力在園區務工”的“四個一”産業精準扶貧致富路子,讓群眾學得到技術、找得到市場、分得到紅利、看得到希望。

  吉安市是革命老區,分佈有5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4個羅霄山連片特困區縣和661個貧困村。點多面廣,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貧根難斷。“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在這種理念指引下,吉安市緊扣找準産業扶貧路子、抓住金融扶貧關鍵、健全精準扶貧組織三大重點,強化資金、技術保障,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群眾在脫貧實踐中信心倍增。

  50歲的吳冬華是橫江鎮良枧村委湖州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有80多歲母親、常年患病吃藥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2011年,吳冬華又因病落下殘疾,家庭陷入赤貧。就在吳冬華心急火燎之時,全國勞動模範、葡萄種植大王、共産黨員肖璋英出現在他面前。肖璋英把吳冬華帶進了橫江葡萄專業合作社,為他流轉了一片11畝的荒山坡,到信用社為他擔保了1萬元貸款作為啟動資金,合作社還為他提供種苗、種植技術指導,並通過銷售渠道幫他解決了銷售難題。現在,吳冬華每年收入6萬多元。在吉安縣,像吳冬華這樣種植葡萄的貧困戶有1551戶,畝均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形成了“合作社+社員+貧困戶”、有效化解農戶技術和市場風險難題的好模式。

  吉安市農業龍頭企業吉安溫氏公司則採用了提供技術服務、雞苗、藥品、飼料,並回收全部合格成品雞的“公司+農戶”合作模式,讓962戶貧困戶當起了“甩手掌櫃”。9664名貧困農民通過技能培訓轉成了園區合格工人。

  種養能人、專業合作社、龍頭公司為産業提供技術支撐,政府牽頭籌措擔保基金,金融單位為産業發放貸款。資金技術有了保障,群眾在産業發展中看得到前景,拿得到收益:井岡蜜柚盛産時每畝能收穫約2000公斤,每公斤約6元,畝均凈利潤約1萬元;橫江葡萄盛産期每畝産量約1250公斤,每公斤約8元,畝均凈利潤約8000元;溫氏養雞,一個雞棚500平方米,每年出欄4批,年純收入近4萬元;園區務工,月工資一般在2000元以上,一年至少收入2萬元……一筆筆“明白賬”算進了群眾的心坎裏,體現在蓬勃發展的致富産業上。

  發展産業需要資金且有風險。為打通貧困群眾發展産業資金投入不足的制約瓶頸,盡最大努力減少市場風險,吉安市用市場思維和市場機制解題——“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産業走”。去年,僅吉安縣就整合投入扶貧資金近3億元,著力創新構建擔保貸款、貸款貼息、現金直補、産業保險的“四輪驅動”金融支援模式,既解決了貧困群眾的無米之炊難題,又解決了其後顧之憂。産前,政府出小頭,撬動銀行大頭,群眾貸款,政府擔保,通過1500萬元擔保貸款擔保基金,撬動1.2億元産業貸款,對貧困戶貸款實行全額貼息,累計發放貸款1602戶,6487萬元,貼息467萬元。産中,現金直補到戶,解決産業發展難題。井岡蜜柚每畝獎補200元,橫江葡萄每畝獎補300元,採用避雨棚、滴灌等設施的,還分別另加獎補。産後,創新推出産業保險,降低貧困戶創業風險。葡萄保險費每畝180元,百姓只要出30元,最高每畝可賠償3000元;肉雞保險費每平方米0.9元,百姓只需負擔30%,最高每平方米可賠償94元……“政府補一點、保險公司擔一點、群眾出一點”的模式,給創業的貧困戶吃了“定心丸”。

  病殘戶、孤寡戶、五保戶怎樣享受産業發展的紅利?吉安縣永陽鎮江南村將荒地、旱地利用起來,通過“統一流轉、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按股分紅、貧困戶全覆蓋”的四統一分模式發展井岡蜜柚,貧困戶由縣財政擔保貸款入股;病殘戶、孤寡戶、五保戶在村兩委的幫助下無償入股,做到家家種蜜柚、戶戶是股東。

  齊心立下軍令狀,率先脫貧奔小康。吉安市本著導向實、工作實、作風實的要求,把“四個一”産業發展作為扶貧攻堅的“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從2015年起,吉安市計劃每年全市精準脫貧10萬人,到2017年把貧困發生率降到3%以下;5個國定貧困縣中的吉安縣、井岡山市在2016年底率先脫貧摘帽,永新縣、萬安縣在2017年底脫貧摘帽,遂川縣在2018年底脫貧摘帽。全市力爭在2018年基本如期脫貧。(經濟日報記者 劉 興 通訊員 曾穎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