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巧手織出新生活

  • 發佈時間:2016-03-02 03:53: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展示在《經濟日報》記者面前的羌繡作品名為“羌繡情緣”,姹紫嫣紅的牡丹富貴華麗,翩翩起舞的蝴蝶生動美麗。

  “這幅作品我花了3個多月時間才完成。”羌繡作者陳雲珍説,曾有人出價6萬元收藏,但她沒出手,“在手上摸久了,就像自己的孩子似的,捨不得了”!

  生長于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的陳雲珍,從小就對羌繡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厚的感情。這方面,她媽媽對她影響最大,“記憶中,媽媽總是在不停做羌繡。她的手藝在我們當地最好,繡之前都不用畫樣兒,直接就繡,還活靈活現的,真是一絕!”

  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陳雲珍9歲時就有了第一件完整的作品。那是一雙鞋墊,繡的是一朵紫色的花兒。

  2003年,她所在的羌寨建起了新寨,取名五龍寨。五龍寨開寨後,旅遊業迅速興起,迎來各地遊客。開寨沒幾天,一位浙江遊客就看中了她圍在身上的圍裙,非要買走。“一件圍裙賣了550塊錢!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陳雲珍回憶起來激動不已,“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以前我們只知道羌繡是我們羌族人不可缺少的物品,不知道其他人也喜歡,更不知道還這麼值錢。”

  在北川,很多羌族姑娘和陳雲珍一樣,從小就學習羌繡。待到出嫁時,各式繡品擺出來,常常要擺滿10多張八仙桌。可這些繡品,除部分得到使用外,許多只是偶爾拿出來看看。

  已是寨子裏婦女主任的陳雲珍很快成長為當地有名的繡娘。她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把姐妹們組織起來,讓羌繡成為特色旅遊産品,讓山寨儘早脫貧致富。

  在陳雲珍的帶動下,寨子裏的姐妹們一邊拿出壓在箱底的繡品出售,一邊與陳雲珍切磋,繡出許多優秀作品。五龍寨的羌繡一時遠近聞名,很受歡迎。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羌繡藝術遭到巨大破壞,大量羌繡精品被埋于瓦礫之下。拯救這一古老藝術成為當務之急。在有關方面的組織下,陳雲珍等一批技藝精湛的繡娘擔起傳承羌繡的擔子。此後幾年裏,她穿梭于北川各個羌寨之間,火堆旁、講臺上,都能見到她為傳承羌繡忙碌的身影。

  北川把羌繡作為解決留守婦女就業的重要渠道,通過政府扶持、技能培訓、産業培育,初步形成了以研發、生産、行銷為一體的羌繡産業鏈。陳雲珍成為發展羌繡産業的積極響應者和推動者,先後在北川禹裏鄉、安昌鎮等地舉辦學習班,培訓學員5000余人。她帶出的徒弟中,不少人成為新一撥骨幹,帶動更多婦女投入羌繡生産中;有的還成長為羌繡的傳人,帶出更多學生。

  “羌族婦女勤勞、家庭觀念濃厚。如果在家門口靈活就業,既掙錢又顧家,那該多好!”陳雲珍説,只要把羌繡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完全可以做到“幾不誤”:不誤農活,不誤養家,不誤掙錢。在陳雲珍的帶動下,不少羌族婦女利用農閒時間做羌繡,每年收入過萬元。

  教學相長。在綿陽市首屆羌繡大賽上,陳雲珍獲得第一名,評委稱讚她不僅繡出了羌繡的精美艷麗,更繡出了羌族史的滄桑、羌文化的燦爛。她還被四川省文化廳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人”。

  近一兩年,羌繡遇到了發展瓶頸,銷量遠不如前幾年。去年,在當地政府部門安排下,陳雲珍到上海學習了“傳統文化如何融入現代生活中”。

  “一個多月的學習讓我大開眼界!”陳雲珍感慨道,羌繡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但畢竟是地域性的,要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必須與現代審美有機結合。

  “比如説,在圖案方面,羊角花、羊圖騰等是羌繡傳統的代表,不能失傳,但在色彩上要改進;材料更要改進,以前都是粗布、麻布,這些布料穿在身上已不合適;在風格上也要改進,要有生活裝、盛裝等多個系列。”陳雲珍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

  陳雲珍説,從上海回來後,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對羌繡進行改進創新,把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兒也動員起來,嘗試用IT技術改進圖案、樣式等,“羌繡藝術的前景一定會更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