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驅動激發發展新動能

  • 發佈時間:2016-03-02 03:53: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① 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員準備將溫鹽深剖面測量儀(CTD)從“雪龍”號中部甲板下放到南極半島海域,進行數據採集和海水採樣。

  新華社記者 朱基釵攝

  ② 工作人員在位於北京的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5G創新實驗室內工作。

  新華社記者

  李 鑫攝

  ③ 觀眾在“2015中國重慶國際機器人及智慧製造裝備博覽會”上的某國産品牌大型工業機器人展臺前參觀。

  新華社記者 劉 潺攝

  ④ 暗物質衛星工程科學家們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討論。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十二五”時期,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事業加快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整體水準加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階段邁進,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佈的一項800多頁的報告中,“中國”一詞格外突出:中國的研發開支接近歐盟總和,居世界第二;中國新世紀以來高技術製造增加值猛增,2001年至2014年間增長了10倍,居世界第二……中國已成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發大國。

  “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重大成果和頂尖人才不斷涌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正步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歷史新階段。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由50.9%增加到55.1%,科技創新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強大支撐。

  直面需求,科技創新加速開拓新動能新市場新消費

  “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雄麝僅存5萬餘頭,每頭雄麝可取香10克。而目前我國麝香的年需求量超過15噸,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國著名天然藥物化學家于德泉院士説。面對這個重大需求,他帶領團隊開展了人工麝香的研製。

  經過多年攻關,他們研製出與天然麝香功效與安全性相近的人工麝香,並獲得國家I類新藥證書,成功實現規模化生産。目前,人工麝香市場佔有率99%以上,累計銷售超過90噸。人工麝香的年用藥病患者超過1億人次,降低費用30%-50%。

  近年來,與人工麝香攻關項目一樣,我國科研活動不斷強化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目標,一大批科技成果走出高校院所進入廣闊市場發光發熱,捷報頻傳——

  製造技術步入自主發展的快車道,刻蝕機、離子注入機等關鍵製造裝備總體水準達到28奈米;TD-LTE完整産業鏈基本形成,4G用戶數超過2.7億;大型汽車覆蓋件自動衝壓線等20多種産品已具備國際競爭能力;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總里程達1.9萬公里,佔世界總量55%以上,並進軍海外市場;全面掌握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實現關鍵設備國産化;大功率風電機組和關鍵部件、晶硅和薄膜太陽能電池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風能和光伏産能累計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産銷量2015年預計超過30萬輛,居世界第一;油氣專項再造一個西部大慶,海洋石油981等高端裝備在南海成功應用;半導體照明技術加快應用推廣,2015年半導體照明産業整體規模預計達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

  民生方面的需求讓科技創新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十二五”期間,科技創新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了有力保障: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以上,有力支撐糧食生産“十二連增”;“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各項技術推廣應用1700余萬畝,2015年實現增糧34億斤;第四期“超級稻”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産1026.7公斤的新紀錄;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累計推廣1.12億畝;突破農機先進製造與智慧化等關鍵共性技術,開發400馬力級重型拖拉機等農機新産品170種;自主研發3.0T超導磁共振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上市;全球首個基因突變型埃博拉疫苗境外開展臨床試驗;預防手足口病的滅活脊髓灰質炎疫苗研製成功;阿帕替尼、西達本胺等抗腫瘤新藥成功上市,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破冰,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在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心實驗室,《經濟日報》記者隨手翻開一個用戶登記冊,看到上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天來做檢測的人員資訊。實驗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實驗室的用戶北到哈爾濱,南到福建,甚至還有從新加坡過來的。國家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改革舉措,進一步盤活了科研資源,也讓更多創新創業者受益。”

  《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只是“十二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圍繞科技創新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之一。“十二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數十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科技創新,改革舉措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發佈實施《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研究審議《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修訂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頒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在各項改革的系統合力下,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提升到空前的新高度,創新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和重要價值導向。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讓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擁有了措施有力、脈絡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圖”。該方案從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科研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激勵等10個方面,提出了32項改革舉措、143項政策措施。這10個方面任務對應一直存在的難題,比如科技經濟結合不緊、科技成果轉化不暢、人才發展機制不健全等等。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李哲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基本特點就是它的協調性和整體性。它不光針對某一個主體,而是涉及企業、高校科技人員等眾多主體;不光針對科研,而是涉及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成果轉化、加強市場引導、智慧財産權保護等諸多內容。同時對於某一類政策都明確了時間節點、牽頭機構,操作性很強。這次改革的內容十分全面,但目標非常聚焦,就是如何更好地建設創新型國家,如何建設一個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符合科研規律的國家創新體系。”

  雙創涌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2012年,于樹懷等待多年的機遇來了。那年,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專門設立科技成果轉化機構,鼓勵系裏的師生創業。同時,清華大學也成立多種機構為創業師生提供創業指導和投融資服務。于樹懷和跟他一路走來的兄弟們決定抓住機會,開始二次創業。

  經過大半年籌備,2013年初,北京易康泰科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在清華科技園成立。此時的創業環境今非昔比,來自啟迪孵化器、清華啟迪創新基金等多方的民間資本,先後為他們送上近3000萬元的投資。“現在,民間投資佔我們股份達到40%。”于樹懷説:“同時,我們在法律、財務等方面都能得到啟迪孵化器的專業諮詢和幫助。這種全方位支援讓我們集中精力投入到對汽車‘大腦’——電控系統的研發上。”目前,易康泰科已擁有一汽、二汽、福田、江淮、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客戶及合作夥伴。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眾多跟于樹懷一樣的創業者踏上了“追夢之旅”。奮鬥路上,他們並不孤單:全國各類眾創空間已超過2300家,與現有25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146個國家高新區,共同形成完整的創業服務鏈條和良好的創新生態,在孵企業超過10萬家,培育上市和掛牌企業600多家,吸納就業人數超過180萬人。技術轉移轉化加速發展,2015年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達453家,技術(産權)交易機構30家。2015年技術交易總額達到9835億元,同比增加約14.7%。連續舉辦四屆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共有近6萬家創業企業和團隊、1500家創投機構參加,促成創業投資近300億元,銀行授信總額超過500億元,幫助一大批優秀創新創業企業和團隊獲得市場支援,形成“賽場選駿馬、創賽搭平臺、市場配資源、政府後補助”的新模式。

  “十二五”期間,我國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制定發佈眾創空間指導意見和工作指引,發展專業化眾創空間;推進科技特派員、返鄉農民工在農業農村創新創業,在重慶、四川、陜西、江蘇等地試點建設“星創天地”;成功舉辦科技活動周、全國“雙創”活動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大挑戰年會,實施科技創業者行動;啟動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3隻創投子基金,開展第二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啟動科技服務業區域和行業試點等。

  2015年,我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比2014年提升20%。在國家高新區,雙創效能更加凸顯:2015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4.0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新創科技企業2.4萬家,同比增長84.6%。中關村創業呈現“天使投資+合夥人制+股權眾籌”等新趨勢,雙創活力顯著提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