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交成情緒爆發載體 如何化解“暴戾”之氣?

  • 發佈時間:2016-03-01 16:11: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公交為何成情緒爆發的載體?

  春節遠去,學生開學,北漂返京……地鐵公交車廂又漸漸擁擠起來。那些搶座、堵車帶來的拌嘴、吵架甚至動手,也將繼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作為旁觀者抑或親歷者的人們,是否思考過“公交衝突”背後的緣由?北工大的幾位學生,曾佩戴著微型錄影機,以調研的形式,關注過這一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

  背景

  粗略搜索下

  “暴戾”之氣

  撲面而來

  研究傾向使然,往返位於通州的家和學校時,熊文總是習慣性地對身邊交通環境進行觀察和思考。這位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副教授,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擠著八通線上下班,不時會聽到周圍甚至隔壁車廂發生爭執的狀況。

  擁擠的環境下,身處陌生群體,人們的“火氣”似乎會陡然升高。令熊文印象深刻的是某次在國貿等公交,車來了,人群簇擁上去。一位在後面的老太太往前多邁了一步,即招致年輕男子的厲聲責罵。“看著也不像是插隊,但突然就惹到了那個小夥子,‘棺材瓤子’之類難聽的話都罵了出來。如果不是等車,我想他應該不會這麼易怒。”

  發生在公共交通上的糾紛通常起因為何?其乘坐生態會對人們的心情和“暫態性格”産生怎樣的影響?帶著這樣的問題,熊文指導城鄉規劃專業的四位本科生對近年來“公交衝突”相關報道進行了文獻搜索。“為搶座亮刀傷人”、“因擁擠爭吵揮刀傷人”、“因趕不上車男子一怒打的追公交咬司機”……在學生們粗略搜索下,一股“暴戾”之氣撲面而來。

  “以前學生做過快速公交服務水準的調研,我們也在想公交還能做什麼題目?覺得從這個角度切入會有一些新意。”熊文介紹,2013年的暑假,四位同學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圍繞“京通快速路上公交乘客衝突誘因”進行了調研。這份總計18頁、圖文並茂的學生作業,後來還獲得了全國城鄉規劃專業社會調研競賽的佳作獎。

  發現

  等車、上車、乘車、下車四個階段 都可能對人們的暴戾情緒“添磚加瓦”

  調研報告裏,學生們將“暴戾公交”事件定義為“發生在乘坐公共交通(地鐵、公交車)過程中,包括等車、上車、乘車、下車四個階段的衝突事件”。主要採用跟蹤、實驗、問卷等三種途徑對此進行解析。

  京通快速路上的668和647兩路公交車成為學生的研究對象,“這是考慮到通州距離市區較遠,而且多數上班族乘坐公交車。京通快速路是通州與城區唯一的聯繫路線,公交車比較多,具有典型性。”熊文解釋。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調研,他還給學生發放了佩戴式錄影機,夾在衣服上即可進行資料的收集。

  跟蹤調研時,在錄影機拍下的早高峰畫面中,人們混亂不堪地候車、如“衝鋒”般上車和“連滾帶爬”地下車等情形被一一記錄。通過計算平均候車時間、測量站臺面積、公交車車門寬度等數據,學生嘗試著勾勒出各階段對人們暴戾情緒“添磚加瓦”的可能——

  “等車階段,多數乘客需要10至16分鐘。時常因為到站車嚴重擁擠而上不去,長時間等待激發‘暴戾’情緒。以八里橋東站臺為例,其寬度為3.9米,小商販壓縮候車乘客活動空間,佔據人們行走路線,讓部分乘客遠離站牌。有乘客站在機動車道上候車是想搶先上車,同樣反映內心焦慮等負面情緒。”

  “上下車階段,車門寬度為1200mm,普通成人肩寬為430mm。車門允許兩個成年人同時通過,但由於攜帶隨身物品,基本為單人通行,效率降低50%。乘客上下車無序,導致車門前密度驟然提高,相互摩擦碰撞次數增加。上不了車的乘客産生‘暴戾’情緒的同時,也引發車內車門附近乘客的‘暴戾’。”

  在乘車階段,乘客密度為決定舒適度的關鍵。2013年8月,北京市質監局曾公佈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規範》,規定“軌道交通車廂內每平方米最多站5人。”而彼時報道顯示,北京地鐵部分線路滿載率達到144%,每平方米要“塞”接近10個人。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學生也通過實驗對此進行了模擬。熊文回憶,當時在學院大廳中庭,根據鐳射測距儀量得的公交車實際尺寸,用黃色膠帶粘出“虛擬車廂”,並按真實狀態擺放座椅。然後找了100多名學生去“擠”,得出極限密度為“每平方米站13至14個人”。

  “當然這種測量方式比較粗糙,更準確的測法應該包含男女老幼、不同胖瘦的人。”熊文強調,參與實驗的都是年輕學生,且沒有隨身物品,夏天穿得也少。“擠得哭天喊地,快要‘骨折’的感覺。如果是社會人群,彼此又不熟悉,再攜帶一些物品,應該説是非常非常難受的,情緒很容易會受到負面影響。”

  探因

  在狹小的空間醞釀 公交車成了情緒爆發的載體

  在熊文看來,交通最重要的是時段和走廊上的保證,目前北京公交在很多線路上還做不到。而除卻服務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以外,學生們在站臺向乘客發放的調查問卷顯示,有40%的乘客將“暴戾”公交根本原因選為“工作生活壓力大,公交車是情緒爆發的載體”。熊文認為,人們潛在的不滿和負擔在公共交通這樣一個狹小空間醞釀,有“理由”因為各種表層原因,例如等待、擁擠而誘發。

  為盡可能減少“表層原因”的影響,學生們也嘗試著提出一些優化方案。例如,與八里橋東站臺相比,大北窯東站臺的候車秩序因交通協管員的設置明顯好上許多。此外,後者的站臺寬度達到6米,比前者寬出2.1米。據此學生們建議,車站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交通協管員,縮小綠地面積、加大車站寬度。為減少乘客焦慮,電子車次預告牌也被視作必需,並設計開關門,讓人們按一定秩序上下車。

  對於車輛的改造,學生們建議將車門尺寸擴大為1500mm,車內減少座位、增加走廊面積,擴大公交車的進深和開間。為了增加高峰時段的乘客容納量,建議設計可伸縮座椅,高峰時段收起,平峰時段伸出。此外,在車內提供流暢的無線上網功能,或許也可轉移、平息潛在的“暴戾”。

  主筆:魏婧 插圖:宋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