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境外乳企頻被收購 “洋奶粉”多中資背景

  • 發佈時間:2016-03-01 09: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澳優乳業、 光明乳業 收購了國外乳品公司後,上周又有澳洲最大乳品公司被中國買家收購

  境外乳企頻被收購 真正洋奶粉買少見少?

  上周,澳大利亞政府證實,已批准將該國最大的乳品企業出售給中國買家,交易金額約合13.16億元人民幣。這不是首家中國企業對境外乳企出手的案例。此前,澳優乳業全資收購了荷蘭海普諾凱乳業集團、光明乳業收購了以色列乳品公司TNUVA集團、荷仕蘭也全資收購了一家紐西蘭工廠及四萬畝的牧場。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累計進口奶粉54.7萬噸,在境外乳企頻被收購的情況下,不禁有消費者産生疑問:未來真正的進口奶粉會不會越來越少了?

  越來越多“洋奶粉”擁有中國背景

  此次被收購的澳洲乳企VDL,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奶牛農場企業,商務部官網資訊顯示,始建於1825年的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土地公司在塔州西北地區擁有25個農場,19000公頃牧場上養殖了2.6萬頭奶牛。該公司年産牛奶1億升,為澳洲最大單體牛奶供應商,也是澳洲最古老、最大的乳製品公司之一。

  而澳優收購的海普諾凱,也是荷蘭的百年乳企,不僅生産牛奶粉,也是是目前歐洲最大的羊奶産品生産商和出口商。旗下的羊奶粉佳貝艾特也是海關公佈的中國進口量最大的羊奶粉品牌。

  光明乳業收購的TNUVA集團不僅是以色列最大的乳製品企業,在肉類、冷凍食品等領域也有優勢,公司已有超過85年的歷史。按當時的收購價來算,TNUVA的市場價值達到153億人民幣。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説越來越多的進口奶粉擁有中資背景,目前來看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其實不只境外收購,還有境外投資———直接在境外建廠。如伊利在紐西蘭建大洋洲乳業生産基地,蒙牛雅士利在紐西蘭的新工廠去年已經開業, 新希望 宣佈在澳洲投資23億建首個萬頭牧場,聖元在法國的新工廠也有望今年投産。

  “並購境外乳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原裝進口的購買,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消費者對國産牛奶的不放心。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像娃哈哈、合生元、澳優、東北的幾家乳企,都直接在境外投資。”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另一個原因就是境外奶源的生産成本也比較低,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或會對養殖業有一定衝擊

  越來越多的“進口奶粉”背後都是“中國投資”,這是否意味著以後中國消費者想買真正的洋奶粉越來越難了?

  宋亮表示,從國際貿易角度來看,外資奶企在本土化(像惠氏在中國有工廠),本土奶粉在國際化,可以説未來根本不需要分什麼國産和進口奶粉。“任何一個産品,只要能滿足市場需求,就都是好産品。”他表示,中國是巨大的乳粉消費市場,僅靠本土供應是不可能滿足需求的,海外進口是必然補充。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些進口奶粉有中資投資背景,其實也是很好的發展方向。中國市場未來一定會跟國際市場融合起來。

  另外,王丁棉表示,中國企業直接控制海外奶源,可能會對中國的養殖業有一定衝擊———減少對中國奶源的使用。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原奶生産國,但是和畜牧等其他行業相比,奶業發展仍滯後。此前也發生過殺牛倒奶的現象,奶業並未走出“寒冬”。

  但要注意的是,我國奶價高於主要乳製品出口國是一個常態化特徵。因此宋亮表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然會走資源優化配置之路,而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符合市場發展原則。“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會進一步融合,在滿足本土市場需求的過程中,會出現生産與資源的瓶頸,走出國門很有補充意義。”但要注意的是,在奶源上,僅靠國內不行,僅靠國外也不行。國際資源與國內要共同發展,協調發展而不是衝突矛盾、分而治之。“放棄本土資源也不行,會提高國外奶價。既然本土優勢不在成本上,那麼可以考慮朝附加值較高的産品方向發展。”

  采寫:南都記者伊曉霞 實習生 吳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