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今年首次降準0.5% 貨幣政策繼續放鬆空間有限

  • 發佈時間:2016-03-01 09:22: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預計 此次降准將向市場釋放7000億元流動性

  昨天傍晚,央行宣佈,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專家預計,此次降准將向市場釋放7000億元的流動性。這是今年央行首次降準。2015年人民銀行五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釋疑

  短期工具不能替代降準

  去年,中國人民銀行5次下調基準利率(共125個基點),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250個基點)。去年4季度以來,央行沒有降息降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地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1月下旬,央行組織召開關於春節前後流動性管理工作的座談會。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會上表示,春節前後確實存在流動性缺口,但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政策信號太強,流動性太過寬鬆會對匯率形成負面衝擊。央行工具箱裏還有很多工具可以替代降準。她還表示,要高度關注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去年10月24日的雙降,使得整個市場流動性非常寬鬆,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以及貶值的壓力。

  當時,民生證券研報就認為,央行的表態表明春節前降準概率下降,但節後降準概率仍存。“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三期疊加’將延續相當長時間,因此不能一直使用短期工具來替代長期工具,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有必要加強,因此降準的必要性依然存在。”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昨天也表示,要避免經濟硬著陸,2016年貨幣寬鬆依然是必選。

  分析

  2月最後一天降準“眾望所歸”

  恒豐銀行首席品牌官、研究院常務院長胡海峰表示,央行于2016年2月的最後一天宣佈降準0.5個百分點,可謂是眾望所歸。

  從降準時間點來看,在剛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各國代表均認為全球經濟復蘇難以達到預期,下行風險和脆弱性均已上升。會議將需求刺激和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討論,強調了貨幣政策在支援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本次降準的時機可謂也是對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達成共識的反映。

  從經濟形勢上來看,2月我國進出口數據均顯著低於預期,PPI長期處於低位,表明通縮壓力較大,製造業PMI已經連續6個月處於榮枯線以下,都表明我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下行壓力,本次降准將有助於刺激需求,穩定經濟增長。從“去杠桿”的目標上來看,根據國際經驗,歷史上成功去杠桿的國家,均保持了貨幣政策適度寬鬆。此次降准將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助力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為結構性改革營造寬鬆的環境。

  影響

  降准將抵補基礎貨幣缺口

  從央行數據來看,央行口徑的外匯佔款已經連降三月,且規模巨大,三月合計達1.6萬億元,這意味著在宏觀環境下,我國的基礎貨幣有同樣規模的缺口。

  民生證券管清友昨天評論表示,外匯佔款持續收縮,本週公開市場操作到期9300億,此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只能勉強抵補基礎貨幣缺口。不過,超預期的降準卻有“寬鬆”的信號意義。他認為,降準利好股市,但作用有限。從風險偏好看,超預期的降準,配合穩增長政策,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風險,提振市場情緒;但從無風險利率看,降準的對衝意義大於寬鬆意義,無風險收益率的下行需要央行引導短端利率下行的進一步動作;從基本面看,供給側改革出現實質進展之前,企業盈利的改善仍缺乏內生動力,外生性的刺激效果會越來越弱。

  上周,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上海總部媒體會上也明確表示,央行的貨幣政策是處於穩健略偏寬鬆的狀態,還要不斷觀察、適時動態調整。1月份的信貸數據已明確反映了穩健略偏寬鬆的政策。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數字達到2.51萬億,創出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同比多增1.04萬億元,較“四萬億”刺激政策期的2009年1月新增信貸 1.62萬億元還超出8900億。

  預期

  貨幣政策繼續放鬆空間有限

  專家普遍認為,貨幣政策還會維持寬鬆,但繼續放鬆的空間已經有限。國金證券昨天最新研報稱,央行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預計主要是由於1、2月外匯佔款的下降,央行選擇降準來對衝基礎貨幣下滑。本次降準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寬鬆空間的打開,未來貨幣政策寬鬆空間是否打開還是取決於全球匯率走勢。另外考慮到近期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産市場的最新情況,貨幣繼續放鬆的空間有限。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計,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寬鬆,2016年會有一次25個基點的降息和4次50個基點的降準。但與前一年相比,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將有所減弱,原因是:進一步降低利率的空間較為有限,財政政策立場的變化,全球貨幣政策的分化(特別是美聯儲加息),匯率政策帶來的壓力以及金融改革帶來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變化。從信貸政策來看,2015年下半年以來信貸增長已經開始回升,扭轉了近年信貸增長不斷減緩的趨勢。(記者 程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