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各省GDP增速差距為何進一步加大

  • 發佈時間:2016-03-01 09:17: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5年度經濟數據陸續公佈。通過對比發現,中國區域經濟呈現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其中經濟總量排名前5的省份,去年GDP增速全部達到8%或以上,而西部、東北不少省份則出現不同程度增速放緩,與經濟大省差距進一步拉大。

  上述現象與此前一度出現的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及背後機理有所背離。中國長期存在且較為嚴重的區域經濟發展失衡,原本已開始在經濟規律與政策導向雙重作用下逐漸收斂並逆轉,一些曾經長期領跑中國經濟的先發地區經濟增速,數年前開始顯著低於全國同期平均水準。

  這種地區間發展速度相對變化,與發達國家、新興國家兩大陣營一慢一快的發展速度具有相似內在邏輯。一度已經呈現,並且本應繼續呈現的發展脈絡在後發地區一邊,主要是後發者可以利用後發優勢進行趕超;而在先發地區一邊,則主要是投資密度趨近飽和,同時又不能排斥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中的欠發達地區逐漸加入競爭者行列,更有甚者,伴隨先發地區商務成本不斷上升,其在起步階段因地理位置而擁有的競爭優勢,反而有可能逐漸退化為競爭劣勢。

  那麼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為什麼會再次呈現出較明顯的馬太效應呢?理解這種現象可以從長、短兩種時間維度進行觀察:就長時間維度來看,應該看到中國的區域發展平衡過程仍具有長期性與普遍性,時下出現的逆趨勢變化無非是動態平衡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正常區間範圍內的短週期波動。

  當然這種遠景判斷不能夠替代更切近的分析,畢竟在歷史長河中長週期內的必然性,終究要靠短週期內的能動性聚沙成塔。此二者間的辯證統一,若仍以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兩大陣營發展歷程來比擬,清楚不過地體現在雖然後者具有的後發優勢客觀存在,但自二戰結束以來迄今為止的相對短週期內,全世界真正能夠利用後發優勢實現趕超並躍進至高收入經濟體行列的國家或地區總共只有13個。

  短週期視角下中國區域經濟的馬太效應,需要落位在“新常態”時間節點進行解釋。因為在這全然不同於以往的特定時代背景下,推動經濟發展的生産函數開始並且越來越深刻地被改寫,而在這些新的生産函數下決定産出的關鍵變數中,要素投入的重要性已經在顯著地下降,而GDP的含金量,即發展的品質與效益,不僅其本身已成為發展最重要的追求目標,而且即使仍然以數量(譬如GDP總量與增速)論産出,它們也正在日益成為新的、決定性的變數。

  所以説誰能擁有更高的發展品質與效益,誰才能在“新常態”新的生産函數下獲得更多産出與更快增長;而誰能擁有更高的發展品質與效益,取決於誰能率先轉型以適應新的生産函數。現在看來,如果説先發地區因為較先遭遇發展瓶頸故而被逼較先轉型,那麼這種新的示範理當再次激勵後發地區跟進謀取早轉型、早主動。(葛豐)

  ?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