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産品供應充足,成就“舌尖上中國”
- 發佈時間:2016-03-01 08:30:4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叢郭少雅
猴年大年初一,海南省陵水縣光坡鎮章憲村村民李連義一家就開始在地裏忙活。跟他一樣沒歇著的,是該鎮從事聖女果生産的4000多戶果農。作為全國最大的聖女果生産基地,每年冬季,陵水縣會向北方市場輸送10萬噸以上的聖女果。“陵水聖女果”已經成為海南冬菜供應農産品中一張靚麗名片。
元旦剛過,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方案》,著力把該省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現代化口糧生産基地和現代農業先行區,到2020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650億公斤以上,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主要農産品基本實現安全、綠色生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6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老百姓最關注的“米袋子”、“菜籃子”呈現出豐産豐收、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的形勢。從城市商場到鄉村集市,粗糧細糧一應俱全,蔬菜魚肉水靈新鮮、副食零食令人目不暇接——中國人從“有啥吃啥”變為“吃啥有啥”。
糧豐天下安。連年豐收,農産品充足供應的“三農向好”之勢,夯實了我國進入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過程中“全局主動”的信心和基石。
糧穩民安:農産品供應能力邁上新臺階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有專家做過一個形象化的比喻,如果把13.6億多張嘴合在一起,有超過兩個足球場那麼大,每天需要吃進40萬噸的食物。因此,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説,糧食既是生活物資,更是戰略物資。
農業豐收,糧食保障是“定海神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千方百計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加大財政和全社會的投入,充分調動各級政府重農抓糧和億萬農民群眾務農種糧積極性,我國的糧食生産在“十一五”較高起點上再上新臺階。
統計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産量連續3年超過1.2萬億斤,高點爬坡,來之不易。自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已連續12年增産,長時期連續增産,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罕見,世界上也罕見。作為全球人口數量第一、糧食産量第一的大國,創造了讓世人稱歎的中國奇跡。
目前,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糧食每人平均佔有量達到450公斤,已經高於世界平均水準。我國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有效滿足了消費需求,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值得一提的還不止是糧食。
“世界上三條魚就有兩條是中國養的,兩個蘋果就有一個是中國産的。”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目前,我國每人平均佔有880斤糧、130斤肉、1100斤菜、60斤牛奶、40斤禽蛋和94斤水産品,除去牛奶,以上農産品的每人平均佔有量均超過世界平均水準。”
2015年,我國生産出了561萬噸棉花、3547萬噸油料、12529萬噸食糖、8625萬噸肉類、2999萬噸禽蛋、3755萬噸牛奶和6690萬噸水産品,肉類、禽蛋、水産品等産量穩居世界第一。
提質增效:“舌尖上的安全”上升到新高度
當短缺經濟離人們的記憶越來越遠,老百姓對農産品供應的要求,從“吃得飽”轉向了“吃得好”。農業發展開始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向數量品質與效益並重,農産品供應的目標也由“供得多”轉向“供得好、供得安全”轉變。
2009年,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將“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件”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之一。6年來,我國的農産品品質安全始終保持總體平穩、逐步向好的趨勢。根據農業部例行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蔬菜、畜禽和水産品監測合格率為96.1%、99.4%和95.5%,分別比“十一五”末提高3.0、0.3和4.2個百分點。五年間沒有發生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件,為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今,無論是瓜果蔬菜還是牛羊禽蛋,在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之前,都在供應鏈上經歷著一道道嚴格的考驗。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監測94種指標的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體系,基本上涵蓋了主要城市、産區和品種、參數。可能危及老百姓身體健康的共性問題和可能存在的行業“潛規則”被一一擋在門外。
圍繞春耕、三夏、秋冬種等重點農時集中組織開展的農資打假行動,讓不符合生産規範的劇毒農藥在農資市場上徹底消失。在江蘇省泗洪縣,蟹農何廣義養殖的螃蟹隨便撈出一隻拿去檢測都能符合最嚴格的藥殘劑量標準,“全程生態養殖,在我們鎮上想買個蟹藥都難。”
“三品一標”農産品越來越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認定的“三品一標”産品總數達到10.7萬個,産品總量佔全國食用農産品商品總量的40%以上,覆蓋農産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個品種。
2015年,“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出臺,給“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築起了一道法律防火牆,一項2015年餐飲消費調查顯示,“安全衛生”這一指標從消費者關注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比重僅為上年的1/3,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更有信心了。
物暢其流:農産品流通駛入快車道
“十二五”期間,在各級農業部門和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構建了多層次的流通網路,農産品流通渠道進一步拓寬,經銷商和經紀人隊伍逐步完善,為保持農産品生産穩定、市場穩定和價格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産品流通的成本在不斷降低,流通速度在不斷加快。
自2010年12月起,全國所有收費公路全部納入“鮮活農産品流通綠色通道”。
2012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産業發展的意見》,要求在一定期限內免征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産稅;將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有條件的鮮活農産品。
農村經紀人、農産品運銷專業戶、糧食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貿企業等眾多市場主體構建起了我國農産品流通市場的基本框架,交易方式和流通業態逐步提升。
農業部將推進農産品市場流通主渠道的批發市場改造升級作為重要工作內容,2015年發佈了《全國農産品産地市場發展綱要》。目前,我國已建成農産品批發市場4469家,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産品批發市場1790家,其中專業性市場1101家,佔61.5%,年交易總額佔67.3%。
不僅如此,物聯網的介入也使得“快速”和“平價”成為農産品供應的常態。北京農聯合作社直供的蔬菜頭一天還長在地裏,第二天就送到了居民樓裏的配菜箱前。上海每逢夏伏缺菜期,市郊的30萬畝設施蔬菜基地都會加強管理,産量和價格隨時登入蔬菜價格目錄,以嚴密地市場動態監管確保上海市民綠葉菜的充足供應。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十二五”的五年,是糧食穩定增産、碩果豐收,農産品充足供應支撐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五年,是調結構轉方式中讓老百姓吃得越來越營養健康的五年,是市場供應和流通體系日趨完善的五年。在“十三五”期間,農産品供應將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實現從“糧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提升轉換,以數量穩定、結構合理的農産品供應為經濟發展築牢基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