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意志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正為合併作第三次努力

  • 發佈時間:2016-03-01 07:3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德意志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正為合併作第三次努力,協同效應和成本節約是推動合併的主要因素,對抗電子交易平臺是深層原因。若成功合併,歐洲將誕生一個規模近300億美元、能與美國競爭對手抗衡的重量級交易所。

  倫敦證券交易所被德國人盯上了,芝加哥證券交易所被中國人看上了。

  2016年以來,證券交易所的收購和合併交易又多了起來。1月份,有著134年曆史的芝加哥證券交易所(佔股票市場份額約為0.5%)就被中資公司重慶財信集團收購。2月23日,德意志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開始洽談合併事宜。

  為什麼這些交易所要尋求合併呢?分析人士認為,傳統交易所之所以頻頻尋求合併,是因為近年來它們被電子交易平臺擠壓得厲害。

  並購:

  第三次“約會”

  德意志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合併金額高達283億美元。一旦合併,將成為歐洲最大的交易所運營商。消息公佈後,倫敦證券交易所收漲14%,至26.30英鎊。德意志交易所漲3.2%,至78.80歐元。

  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簡稱LSE)是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是歐洲債券及外匯交易領域的全球領先者,受理超過2/3的國際股票承銷業務。消息稱,雙方在2月23日已經展開談判,各類股票交易都在談判範圍內。德意志證券交易所可能控股54%,並購能否達成,3月22日見分曉。

  倫敦交易所近年來一直在尋求並購活動。2011年,倫敦證券交易所與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曾進行過並購談判,計劃組建一個股票、衍生品及其他金融資産的跨大西洋交易平臺。但該和並購自提出後就遭到加拿大相關政府部門及金融機構的反對,最終以失敗告終。同一年,倫交所還有意競購全球最大利率掉期清算所LCH。

  而德意志交易所也早就有吞併倫敦交易所的野心,雙方在2000年和2005年就談判過,最終以失敗告終。因此,這一次能否並購成功也存在懸念。

  如果歐洲最大的交易所運營商成立,直接挑戰的是美國各大交易所。如果德英雙方進行全股票對等合併,將産生一家估值接近200億英鎊(約合283億美元)的交易所集團。它將與紐約證券交易所(佔股票市場20%份額)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控股公司三足鼎立。

  動機:

  抵禦時代勁敵

  國與國之間的證券交易所上一次出現並購潮還是2007年。

  有著2800家公司上市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全球市值15萬億美元,在2007年收購了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而泛歐證券交易所在2002年收購了“倫敦國家金融期貨和期權交易所”( Liffe)。

  同樣是這一年,2007年,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與北歐證券交易商瑞典OMX公司並購。

  分析人士認為,傳統交易所之所以頻頻被收購,是因為近年來它們被電子交易平臺所擠壓。比如,證券與衍生品市場的全球運營商BATS Global Markets, Inc. (BATS)公司就是一家給美國和歐洲交易所提供電子交易服務的運營商,作為美國第三大交易所電子交易運營商,BATS擁有10.8%的股票交易份額和2.1%的股票期權交易份額,其在美國所佔的市場份額僅次於紐約泛歐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它的業務不僅僅局限于美國,它同時佔有歐洲股票交易6.2%的市場份額,並在2011年第一季度收購了歐洲Chi-X Europe交易平臺,以此推出一個泛歐衍生品交易平臺。

  對於證券交易所來説,科技的進步開啟了交易所競爭的新紀元,特別是美國電子網路交易系統(ECN)的出現,使得以大廳人工交易為主的模式逐步轉變為更加高效便捷的電子交易撮合系統。

  在現貨和衍生品市場,歐洲交易所正面臨美國同行擴張歐洲業務的挑戰。倫敦證交所與德意志交易所的合併將有助於應對這一挑戰。

  洲際交易所的壯大就具有這一典型動機。2001年,該公司在倫敦收購了國際石油交易所;2007年與紐約期貨交易所合併;2010年與氣候交易所合併;2013年6月收購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至此,洲際交易所成立一個涵蓋“農業和能源大宗商品、信貸衍生品、證券和證券衍生品以及外匯和利率市場”在內的主要全球性交易所,成功擺脫了傳統交易所在面對全球化競爭、金融市場變革和現代化電子交易大潮時所陷入的窘境。來源:國際金融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