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冬修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 發佈時間:2016-03-01 06:29:46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規模是往年的20倍,工作量劇增但工期不變

  亮點

  “還有一個多月,春灌就開始了!”2月26日,看著眼前修葺一新的第五期、第七期幹渠,人民渠二處處長曾理説,自己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2月1日,經歷了70天的搶工之後,人民渠二處所屬灌渠如期通水。

  每年冬春之交,省內各灌渠都會進行例行的冬修。與以往不同,這次冬修,人民渠二處的工作量劇增,但工期保持不變。人民渠二處是如何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本報記者 王成棟

  困難:

  工作量劇增天氣也不給力

  投資規模是往年的20倍!此前,人民渠二處的冬修資金不過五六百萬元,而這次歲修投資達到1億元!投資增多,意味著工作內容的劇增。

  其實,去年在11月初,冬修方案與往年並無二致,連投資規模都相差無幾。然而,根據省水利廳的方案,今年的冬修中,人民渠二處除了例行清淤整補渠道外,還必須完成灌區續建配套和改建工程,而工期不變。這意味著,從11月初開始的70天內,人民渠二處要完成往年20倍的工作量。

  困難首先來自於地形,人民渠二處的上游地處成都平原,每萬米海拔落差只有1米。因此,上游水流較緩,施工期極易出現淤積。“理論上,上游按照30立方米/秒給灌區補水,但實際過水量卻只有26立方米/秒。”人民渠二處德陽站書記李萬軍介紹。

  除了地形因素外,工作量也極為龐大。受傳統冬修思維影響,二處上游渠道15年未進行徹底清淤、修補,形成的淤積、塌方點多達上百個,“我們算了下,光這部分這個工作量相當於以往冬修的1.5倍以上。”李萬軍説。

  此外,等待二處的工程內容還包括17.5公里新擴建渠道、整修26座橋梁、11座涵洞、60個放水洞、3座水文觀測站……這在以前的冬修中都是沒有的。

  就連老天,也與二處“作對”:多年未遇的寒潮不期而至,德陽、成都、綿陽陰雨天氣明顯增加,從去年11月開始,德陽連續經歷10次降雨過程,“拋開下雨和低溫天氣,規劃70天的工期,結果有效工期只有54天。”

  絕招:

  倒排工期,分段分類同時開工

  困難雖多,去年11月23日,工程如期開工了。

  為了趕工期,人民渠二處列出所有施工點位,決定分段、分類同時開工,並倒排了工期,“最多的時候,我們有31個工地同時開工!”曾理説,平原區灌渠實施雙向開工,亦即從兩個方向同時施工。

  施工的進度壓力也分別攤派給了具體的企業——在正式開工前,每個工程段承建單位均在合同中附加目標責任書,“完不成扣除10%的施工費用。”

  而為了節省時間和資金成本,此次冬修期間,原材料全部就地取材:渠道中清理出的石塊就地攪碎,作為石子使用;沿途的河道,則成為建築用沙的取材點。

  增加了速度的要求,品質標準並未降低。在整個工期,人民渠二處聯合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組成8個技術監督小組,全部下沉到一線,對工程實施“邊建設、邊驗收、邊整改”。

  此外,為了減少低溫給工程帶來的影響,施工期間,無論走到哪,承擔工程修建的信德建設公司現場負責人邱建榮都會把稻草、薄膜等防寒設施帶著。他説,工期實在太緊張,不能有一點耽誤,但與此同時,心裏很踏實——因為在與人民渠二處簽訂的合同上規定:開工10天內,他就要拿到10%的預付款,完工1個月內,二處確認品質無問題,則結清所有工程款。“目前看來,工期沒問題,工程品質也不錯,所以這次冬修,二處是成功的。”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