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路易·威登撤離山西 國際奢侈品牌在華漸“退潮”

  • 發佈時間:2016-02-28 15: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太原2月28日電 (胡健)28日,是法國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在中國太原的“最後一天”。再過幾個小時,這家曾單月銷售額過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門店就將正式閉店。

  週末,商場內本該人流如織,但路易·威登的太原門店卻顯得平靜。三三兩兩的銷售人員在店內踱著步,顧客寥寥。櫥窗櫃檯裏,LV的貨品看上去並無大幅減少,銷售人員衣著整齊,店內的裝飾品依舊一塵不染,絲毫不見撤離跡象。

  從2015年底開始,LV相繼關閉廣州、哈爾濱和烏魯木齊3家門店。自LV官方宣佈關閉太原店後,店內大部分商品已陸續打包寄往香港。自2009年1月16日登陸山西太原以來,這家由LV總部精心打造的600平方米的奢侈品店已走過7個年頭。

  有資料顯示,開業頭5個月,LV太原店的月銷售額均在1000萬元左右,位列中國同級店前三。以至於LV中國總部將太原店年銷售額7000萬元的指標調高至1.2億元。

  2002年至2012年,是中國煤炭産業發展的“黃金十年”。“煤老闆組團買飛機”“7000萬嫁女”等新聞,一時間成為網際網路熱詞。以LV、卡地亞、普拉達為代表的國際奢侈品牌也悄然進駐山西。

  近年來,中國反腐屢出重拳。反腐和經濟增速放緩對奢侈品在華銷售的影響尤為突出。據中國奢侈品協會數據,2012年,中國國內奢侈品消費達18365億元,中國消費者在世界各地的奢侈品消費總和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25%。而在2014年,兩項數據下降為9550億元和21.9%。

  2015年,眾多國際奢侈品牌調整在華經營策略。面對銷售業績下滑,香奈兒等一批法國奢侈品巨頭先後下調在華價格,83%的奢侈品牌在中國有各種形式的關店行為。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央八項規定執行後,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的增長已經乏力,奢侈品以往的好日子將一去不返。

  福布斯資料顯示,除LV外,普拉達等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的分店數量也已大減3至5成。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2015年間,Burberry關閉4家內地門店,Coach關掉兩家,Hermes關了一家,Armani為5家,Prada店數則從49家變成33家。2016年,LV預計會削減20%的中國分店。

  海外購熱度升溫也是導致中國市場上奢侈品“退潮”的因素之一。據最新的《尼爾森中國出境遊監測報告》顯示,近半數中國旅遊者會在境外旅遊時購買奢侈品。貝恩公司(全球知名諮詢公司)在其發佈的2015年度《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分析指出,匯率優勢和具競爭力的奢侈品定價使南韓、歐洲和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消費者的熱門購物地。

  山西財經大學MBA教育學院院長衛虎林認為,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和消費選擇的多樣性,民眾的消費理念會愈加理性。同時,中國本土奢侈品牌應提高國際競爭力,塑造中國形象。(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