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潮”折射中國奢侈品市場“蛻變”
- 發佈時間:2015-11-19 16:47:5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廣州11月19日電(記者陳寂 劉歡)近日,法國奢侈品牌LouisVuitton(路易威登)擁有12年曆史的首家廣州分店悄然關門,這一消息交織于中國“雙十一”“買全球”的消費狂歡中,引發業內關於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諸多討論。
業內人士認為,近些年多家奢侈品店的關店和調整,足以折射出中國奢侈品行業的整體業態變革。反腐倡廉遏制了送禮和奢靡之風,加之奢侈品價格差異導致消費外移、網購興起等消費模式變化因素影響,中國奢侈品行業開始了結構性調整。
“LV的關店,只是冰山一角。”奢侈品品牌管理公司傑奢匯CEO劉鵬波告訴記者,許多“logo化”的國際奢侈品,過去在中國很多情況下是“買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買”,而今在消費者不再“為買而買”的情況下,慢慢失去江湖地位。
中國奢侈品行業年增速從超過30%的“牛氣沖天”,到逐步下滑至個位數,再到2014年首度出現負增長,與中共大力推動的反腐倡廉、反浪費行動不無關係。八項規定將畸形消費的泡沫擠出,推動理性需求的回歸。
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18日在接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訪談時表示,中共黨員用自己的錢進行高標準或者揮霍性的消費,破壞了群眾心目中黨員應當是社會主義新風尚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帶頭踐行者的良好形象。對這樣處理私生活的黨員,黨組織不能不管、不能不予過問。
近日發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制止奢靡之風。在生産、流通、倉儲、消費各環節落實全面節約。管住公款消費,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除了反腐、厲行節約帶來的衝擊之外,更多新興品牌崛起、網購盛行和消費外移等因素,也讓傳統大牌奢侈品店的銷售業績“雪上加霜”。劉鵬波認為,當前這輪“關店潮”,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粗放型”的奢侈品牌關門,或降價清理庫存;而更多接地氣、個性化、重服務的品牌在中國佔據一席之地,並蓬勃發展。
貝恩公司發佈的《201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指出,70%的受訪者稱喜歡嘗試不同的品牌和風格,由此導致了更加明顯的品牌多元化。這也從需求及合意性方面為進取型品牌提供了更多與傳統大牌公平競爭的機會。該調查表明,近45%的受訪者計劃未來3年購買更多的新興奢侈品牌産品。
網上購物正成為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熱門選擇。剛剛過去的2015天貓“雙十一”全球購物狂歡節,全天交易額高達912.17億元人民幣,掀起全球規模最大的網購狂潮。
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0.5%,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則高達36.2%。
Burberry(博柏利)去年4月在中國知名購物網站天貓開設了網店,這也是國際奢侈品牌首次進駐中國的網店平臺。
奢侈品研究與顧問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長周婷表示,電商和代購等新流通渠道的發展,讓消費者有更多機會接觸並購買到奢侈品,渠道大眾化也正進一步加速奢侈品牌的大眾化。
2014年,中國居民出境旅遊人數超過1億人次,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7.7%。財富品質研究院今年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2014年境外消費達81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9%。中國消費者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
“當前的稅率政策導致境內外奢侈品價格差異巨大,推動遊客海外消費,促使國內奢侈品業經營陷入困境。”一家名錶品牌的高管告訴記者,隨著對外交流愈加頻密便捷,中國消費者海外購買奢侈品的渠道正不斷擴大。
在多重因素衝擊下,中國奢侈品市場正在經歷“蛻變”,而打折、調價是不少國際奢侈品牌的應對方式之一。此外,還有不少品牌正對現有門店進行改造,強化形象展示和推出線上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在未來業態調整到位之後,中國奢侈品行業有望告別暴利時代,走向理性與成熟。
“奢侈品行業在中國仍然會繼續向前發展,而且市場容量是在擴大的。”周婷説,中國消費者要求更好的物質和體驗,以及更高的生活水準,消費升級將支援整個行業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