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科技體制 促進産業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2-25 06:06: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人才優先戰略和品質強省戰略,“十三五”時期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推進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摘自2016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福建省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及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務,牢記創新宗旨、匯聚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強化有組織創新,推動科技創新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為創新驅動新福建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産出指標

  1、全社會研發經費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2015年福建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預計達400億元,比2014年355.03億元增長12.67%;R&D經費佔GDP比重為1.54%,比2014年提高0.06個百分點。

  2、全社會研發全時人員數

  在科技活動經費投入顯著增長的同時,科技人力投入也保持著穩步增長。2014年,福建省全社會研發全時人員數達135866人年。

  3、專利授權量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2015年全省專利申請受理8.31萬件,比上年增長43.17%。其中發明專利1.77萬件,增長40.98%;實用新型4.43萬件,增長74.49%;外觀設計2.11萬件,增長5.01%。全省專利授權6.16萬件,增長62.77%。全省PCT國際專利申請351件,增長3.85%,居全國第8位。到2015年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1.79萬件,增長36.85%,居全國第14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4.70件,居全國第10位。

  4、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

  預計2015年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3950億元,同比增長14.4%,佔GDP比重15.2%。

  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主要指標

  1、重大項目

  福建省科技廳把實施“數控一代”機械産品創新應用示範作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優先重點工程。出臺“數控一代”示範工程行動計劃、“數控一代”示範工程(二期)工作方案。整合各類資源支援泉州市打造“數控一代”應用示範樣板。省市縣共同設立每年7000萬元的“數控一代”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援企業數字化和智慧化技術改造,帶動相關研發投入超10億元,預計新增産值200億元。組織寧德電機龍頭企業研發高性能伺服電機等數控技術裝備,引導寧德電機産業轉型升級。在全省範圍內加快推廣實施“數控一代”示範工程,加強智慧製造技術裝備自主創新和推廣應用。

  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啟動實施“海西裝備雲製造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等9個科技重大專項17個專題。安排省級科技經費1.4億元支援268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科技項目和42個海洋産業科技項目。

  2、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持續推進國字號研究機構建設。推動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簽署第三輪院省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和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順利完成5年建設任務通過驗收。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與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所共建“清潔核能系統燃料與材料聯合重點實驗室”。機械總院海西分院建設取得新進展,高端裝備産業園已投入11.4億元建設資金。廈門大學石墨烯工業技術研究院已取得石墨烯/聚苯胺高阻隔防腐塗料等一批研究成果。清華大學龍岩紫荊創新研究院加快建設,SC脫硝催化材料再生裝備與生産工藝實現産業化,環境材料産業化今年預計完成服務合同1億元。

  積極爭取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落地。龍岩、三明高新園區獲國務院批准,升格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南平、將樂2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升格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寧德海鷗公司大黃魚育種國家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准建設,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家水産類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市和三明市入圍2015年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

  3、開放合作與人才引進

  出臺自貿區引進高層次人才科研項目資助暫行辦法。強化企業在人才引進中的主體地位,實施“創新團隊+創新項目”引進計劃,拓展“平臺+人才”引進模式,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完成第二批96名省“雙創人才”遴選,新增19人(團隊)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4、政策保障

  2015年,福建省先後出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八條措施》《福建省科技創新平臺管理辦法》《福建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福建省企業科技創新股權和分紅激勵試行辦法》《福建省特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年)》等科技政策,以政策驅動改革創新,發揮科技政策激勵導向作用。

  三、重點領域成果與成效

  1、高新技術産業發展

  福建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紮實推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成為全省加快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數量分別達到2056家和639家。

  把高新區建設作為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高新區項目成果對接力度,有針對性開展科技成果高新區專場推介會,推進科技成果在高新區轉移轉化。目前,福建省共有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和龍岩7個國家高新區,是全國國家高新區密度最大的省份。

  2、科技支撐新農村建設

  制定出臺《福建省特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大在種業創新、農業設施裝備、農産品精深加工等領域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推廣力度。啟動實施67項省農業科技計劃項目,72項省星火項目。實施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才支援計劃。初步統計,通過項目實施,培育新品種13個,開發新産品、新技術78項,制定標準20件,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6.8萬畝,新增産值75億元。在低甲烷高澱粉水稻育種、鳳梨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開創性成果。

  3、民生科技領域

  推進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等技術研發。省科技重大專項食品中致癌物檢測技術研究取得突破,部分設備實現批量生産。抗B型肝炎藥物研發取得重大進展,獲得2個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抗B型肝炎適應症的藥品生産註冊,提升全省抗B型肝炎新藥的創制水準。

  4、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

  2015年全省認定登記技術合同4209項,比上年增長10.85%;合同成交金額53.86億元,比上年增長5.98%。

  (以上數據由福建省科技廳提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