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擔心信貸投放適度寬鬆
- 發佈時間:2016-02-25 00:30: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全球性風險正在積聚,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通縮風險也有所上升。因此,在宏觀調控上必須果斷,在著力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仍應當加強需求管理。針對最近加碼穩增長的決策以及穩中偏松的貨幣環境,目前社會上出現了一些議論。這些議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對嚴峻的經濟發展環境恐怕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且對貨幣信貸數據的解讀也不夠全面和客觀。
第一,以擔心中美息差收窄引致資金外流為由反對適度降準,理由並不充分。在當前流動性比較充裕的情況下,筆者也不主張較頻密地降準。但是,適度降準既是彌補四個月以來外匯佔款減少1.5萬億元以上的需要,在當前不利環境下又可起到穩增長的作用。至於適度降準對資金外流和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筆者認為是很小的。更重要的是,最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向的是未來的匯差而非息差,只要有關部門引導並管理好市場預期,避免市場出現單邊貶值預期,居民和企業沒有紛紛購入外匯或償還外債,降準就不會給人民幣帶來貶值的壓力。
第二,近期人民幣貸款的多增主要是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不應將其與信貸膨脹或企業加杠桿劃等號。2015年人民幣貸款總共增加了11.7萬億元,增幅為14.3%,同比多增1.8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多增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在貶值預期影響下,企業用人民幣貸款來替換外幣貸款,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全年共減少6427億元。二是在對影子銀行實施嚴格的監管之後,對表外貸款的需求紛紛轉到表內,使去年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的比重劇升至73.1%,同比高出11.7個百分點。其中,僅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就同比少增10569億元,未貼現的承兌匯票少增1.06萬億元,再加上前面少增的7662億元外幣貸款,以上三項總共同比少增2.88萬億元。三是部分企業還貸困難,有的地方甚至三角債蔓延,企業借新還舊現象突出,貨幣流通速度變慢,體現在貸款規模上自然是居高不下。今年1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1.04萬億元,主要原因與上面基本相同;尤其是外債和國內外幣貸款,在當時股市、匯市動蕩的情況下減少得較多,由此帶來的人民幣貸款需求至少增加了6500億元。當然,首月信貸多增與中央投資的基建項目的配套貸款略增也有一定的關係,但它不會是人民幣貸款規模擴大的主因。實際上,在工業投資深受産能過剩影響,房地産投資受到高庫存和適婚人口下降的制約,以及地方融資平臺被嚴管的背景下,適度降準增加貨幣供應是不會導致社會融資規模像2009至2010年那樣膨脹的,房價大漲的可能性更小。
第三,以人民幣貸款增加較多為由來批評金融體系脫實就虛,是不客觀的。從統計數據看,中長期貸款所佔比重明顯上升,信貸膨脹時易成空轉通道的短期票據融資的佔比則顯著下降,以上兩點都是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表像。另外,銀行開展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及買入返售等業務,實際上資金也是用於支援企業發展了,只不過銀行為了規避規模考核及其他信貸政策的管制,多增加了環節,將信貸業務從表內挪出去而已。在資本市場方面,券商的融資餘額已從高峰時的2.1萬億元降至目前的8900億元,場外配資要麼爆倉,要麼被清理,暗中續做的已很少,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已受到嚴格控制,而且餘額大幅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