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創歷史新高 穩增長提振信貸需求

  • 發佈時間:2016-02-17 07:13: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任曉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人民銀行16日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創單月曆史新高。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種“井噴”狀況難以持續,但全年信貸增長仍可能達13萬億元,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將增強。

  “井噴”料難持續

  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1.04萬億元。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42萬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1.61萬億元和1.37萬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1月信貸增長較突出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的中長期貸款,分別增加1.94萬億元和4783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719億元,也較前期顯著上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沒有發生較明顯變化。

  連平表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井噴”有三個特徵。一是穩增長政策提振信貸需求。前期穩增長政策催生的各種基建等投資項目促進信貸需求提升,加上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各類項目推進實施進一步帶動融資尤其是中長期信貸的需求。這將是未來經濟能否企穩的重要支撐力量,也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加強的有力證明。二是年初信貸投放的季節性特徵。銀行業機構普遍會在年初儘早進行信貸投放,以增加全年利息收入,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優質資産較稀缺的情況下,這一季節性特徵更明顯。通常各家商業銀行為增加全年信貸投放的靈活度,年初會大幅增加票據融資。這種強季節性特徵的信貸增長在未來幾個月內大概率會有所回落。三是跨年特徵。一些銀行在完成前一年信貸目標後,部分待投項目延續至下一年投放。此外,1月信貸大幅增長可能與表外融資到期轉表內有關。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由於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的作用,部分企業通過增加人民幣貸款來置換美元貸款,這可以從外幣貸款餘額連續6個月負增長得到佐證。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認為,從眾多跡象來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井噴”主要是銀行衝“開門紅”的行為。在不良資産逐步暴露、息差逐步縮小的大環境下,銀行凈利潤可能出現負增長,銀行勢必想盡各種辦法提高收益,而“早放貸、早受益”是傳統的提高收益方式之一,只是在今年初被銀行用到極致。

  全年新增信貸或超13萬億元

  連平認為,當前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更趨靈活,調控頻率有所提高,對市場流動性風險的控制更合理和及時。在操作頻率上,公開市場操作的時間窗口更寬;在工具使用規模上,通過公開市場回購業務向市場投放的流動性規模有按需增加的趨勢;在期限搭配上,7天和28天的工具交叉使用,SLF(常備借貸便利)、MLF(中期借貸便利)和PSL(抵押補充貸款)相互配合,既應對即期的流動性風險,又紓緩了中期的流動性壓力。

  連平指出,總體來看,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有所增強。目前去産能、去庫存、調結構的壓力依然不小,外部經濟環境依然複雜。預計信貸季節性高速增長將會回落,而貨幣政策很可能繼續保持穩健,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下降。

  溫彬預計,全年信貸增速在14%左右,新增信貸將超過13萬億元,投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一是穩增長,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調結構,主要是戰略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三是惠民生,主要是居民消費貸款和按揭貸款。短期來看,春節前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通過逆回購、SLF、MLF等多種政策工具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寬鬆和貨幣市場利率穩定。隨著上述政策工具陸續到期,央行仍有必要通過降準來對衝到期的流動性需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