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稅負背後的“賬”怎麼算?
- 發佈時間:2016-02-24 20:0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 (記者 李曉喻)“這是怎麼算的?”“和福利掛鉤不?”這些中國網民在新浪微網志上的疑問,都源自近期一則廣為流傳的宏觀稅負新聞。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15年中國宏觀稅負為29.1%,比世界平均值低9.7個百分點,和發達國家平均42.8%、發展中國家平均34.4%的水準相比顯著偏低。
所謂宏觀稅負,就是一國在一定時期政府收入佔經濟總量(GDP)的比重。IMF的計算口徑是當前世界通行的標準。按照這種演算法,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包括公共財政收入、扣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之後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但這“四本賬”不能簡單相加,還要扣除相互交叉重復部分。
中國宏觀稅負之所以偏低,一大原因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中國官方持續推動減稅降負,以減輕企業負擔,助力創業創新。
2015年以來,從兩次為小微企業減稅,到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範圍,再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普遍降費措施,清理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中國官方為減稅降費頻頻“出招”。
這些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據中國財政部數據,僅去年9月推出的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範圍這一項,當年即可減稅50億元人民幣。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此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企業稅費負擔總體下降。
“從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萬戶來看,目前中國宏觀稅負是支援創新驅動發展的。”經濟學家張連起説。
但在一些中國企業和民眾看來,目前稅負還是比較重。
據上述報告,80%的受調查企業呼籲出臺稅收減免政策,過半數企業希望進一步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降成本列為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一,計劃打出“組合拳”,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等,並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
與宏觀稅負重不重相比,與稅收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含金量”高不高,是更應當關心的問題。
實際上,稅負究竟多少才算合適,國際社會並無定論。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宏觀稅負是否合理,要根據政府提供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品質和數量來判斷。“如果社會要求更高的社會保障水準、更好的公共服務,那麼這將意味著更高的宏觀稅負。如果政府什麼事都不做,1%的宏觀稅負都太高。”
張連起也提醒説,宏觀稅負“不是越低越好”,否則公共服務就成了“無米之炊”。
近年來,中國在加強民生保障上正持續發力。據財政部數據,儘管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同比同口徑增速不及6%,但民生領域支出仍保持快速增長,當年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幅都在15%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