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赴澳投資中企大有可為

  • 發佈時間:2016-02-23 22:32:4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榮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澳媒《時代報》日前報道,已進入破産自願管理程式的澳大利亞電子零售巨頭DickSmith的接管方會計師事務所富理誠(FerrierHodgson)近日表示,正積極尋找潛在的亞洲買家,既緩解DickSmith的經營困局,又可為亞洲電子零售商進入澳洲市場鋪開捷徑。

  富理誠建議DickSmith在《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等報紙上刊登出售廣告,以吸引希望進軍澳大利亞市場的國美電器、蘇寧易購及山田電機等亞洲電子零售商關注。據報道,目前富理誠已收到了至少50份收購意向書。

  收並購有利中企發展

  據悉,DickSmith在大洋洲共擁有393家門店,貫穿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公司在2015年遇到經營危機,並開始向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紐西蘭國民銀行和匯豐銀行等舉債。目前,DickSmith基礎設施和店內商品的結算為1.35億澳元,但其欠款已經達到3.4億澳元。

  報道指出,目前在世界排名前250位的零售巨頭中,已有39家進駐澳大利亞。中國雖有9家零售商躋身世界250強,卻沒有一家零售商在澳大利亞開設門店。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認為,國內企業能否順利收購DickSmith取決於國內企業願不願意開拓澳大利亞市場,並且會不會遇到其他國家的強勁收購競爭對手。DickSmith其實業務基礎較佳,走向破産主要是由於私募的介入對公司的管理造成影響。如果接盤公司能夠對DickSmith進行妥善整合,其有望重煥活力。如果國美、蘇寧易購有意向接盤,成功率或較大,因為他們融資能力較強,而且DickSmith也明確表示希望吸引國美、蘇寧易購等國內企業關注。

  國內投資平臺“let’sgo(中國走出去)”相關負責人就對國際商報記者舉例稱,國內民營企業三胞集團從2014年正式啟動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一系列的海外並購將其業務範圍拓展到了北美、歐洲、中東等地。該集團以及旗下子公司先後收購了英國老牌百貨公司HouseofFraser、美國新奇特産品知名零售商Brookstone以及以色列醫療服務企業Natali。

  在這些並購案例中,該集團的掌門人總結了自身在推進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他們一致表示,並購國外優秀的商業企業,引進先進運營模式和管理系統是國內商業實現彎道超車、快速轉型升級的一個途徑。

  澳市場有潛力

  安永近期針對全球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1600位大型企業高管展開調查,有239位來自零售行業。其兩年一度的《全球消費産品與零售資本信心晴雨錶》報告揭示,零售行業並購活動預計將增加,有66%的行業企業有意在未來12個月內發起收購。

  安永報告顯示,從全球趨勢來看,消費産品與零售公司正考慮向成熟而非新興市場做更多投資,這一意願較18個月前顯著上升。“全球零售業利潤率提升,加上數字化潮流,澳大利亞2200萬人口背後的消費能力備受跨國企業巨頭關注”。

  杜岩宏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認為,中企赴澳投資在電子零售領域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能夠實現市場拓展,中國電子零售當前競爭激烈,中企赴澳投資有利於擴大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澳電子零售企業的發展優勢,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而在杜岩宏看來,中企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中企對澳市場結構、消費者偏好、法律規定等的熟悉度不高,需要花費較多精力進行調研,並適應澳市場。

  另外,現在根據重大投資者簽證的規定,希望拿到澳大利亞永久居住權的外國人必須在當地投資500萬澳元。自2015年7月1日後,至少要將50萬澳元投資到註冊在案的風投基金。在重大投資者簽證實施的前3年間,有批評認為,該簽證推高了澳房價和澳政府債券,對實體經濟和澳企業家並沒有幫助作用,於是對該簽證的改革應運而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