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獨立基金銷售機構4年暴增20余倍至86家

  • 發佈時間:2016-02-22 08:35: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猴年第一週,股市迎來“一腚紅”,公私募基金等機構不斷發行新産品做大規模,搶佔存款搬家的市場份額,這背後最積極的要數基金銷售機構。2月22日,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迎來4歲生日,《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官方微網志微信:證券日報微基金)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自2012年2月22日首批4家機構獲得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以來,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數量在過去的4年時間裏暴增20.5倍至86家,在主要的五類銷售渠道中排名第三,佔比達25.67%。

  “其實,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數量遠不止這區區幾十家。”朝陽永續財富産品研究部總經理何菁菁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有一大批機構以基金“推薦服務”為主業,是一種變相代銷,這些機構的數量數倍于已經取得獨立銷售資格的機構。

  4年數量擴容20.5倍

  據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截至2月22日,共有335家獲批資格的基金銷售機構,其中包括商業銀行122家、證券公司98家、期貨公司15家、保險公司8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6家以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86家。《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獨立銷售機構成長最快,自2012年2月22日首批4家機構獲得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以來,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數量在過去的4年時間裏猛增至86家,數量擴容20.5倍,在主要的七類銷售渠道中成長最快,目前排名第三,佔基金銷售機構總數量的25.67%。

  具備基金銷售資格的上海朝陽永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其産品研究部總經理何菁菁向《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透露,有一大批機構以基金“推薦服務”為主業,這是一種變相代銷,這些機構的數量數倍于已經取得獨立銷售資格的機構。“公募基金的代銷,一般會有較為嚴格的面簽;而私募基金則多以‘推薦服務’為主。”她説。

  基金行業仍處在高速發展的週期中,代銷行業也會同步蓬勃發展,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來勢洶洶,數百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紛至遝來,參與到這場前所未有的基金銷售大潮中。“目前,基金公司與獨立銷售機構合作的模式裏,比較常規的作法是就重點基金(IPO或持續行銷)共同策劃大型活動進行推廣,基金公司可能在行銷費用上給予一定的支援。”具備獨立基金銷售資格的盈米財富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採訪時表示。

  天天基金獨霸一方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之間的業務能力兩極分化。不少機構雖然取得基金獨立銷售資格,但並未開展此業務;但也有機構代銷基金數量幾乎全覆蓋。

  1月29日晚間,東方財富發佈公告,預計2015年實現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約965%至1065%,盈利額在17.65億元至19.3億元之間,其中一點原因就是“公司網際網路金融電子商務平臺基金投資者和基金銷售規模同比大幅增長。”

  按此推算,東方財富旗下的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刷新去年三季度時的6000多億元網銷量新高。數據顯示,在去年三季度,儘管A股遭遇了股災,一大批取得代銷資格的第三方機構暫停基金銷售業務,而天天基金代銷量逆市大增,較去年二季度提升40%。業內人士預計,去年四季度A股的反彈,有望讓天天基金代銷基金方面繼續突破估計去年四季度基金網銷量或達到8000億元。

  其實,天天基金獨霸一方,不僅僅在於其銷量的領先,更在於代銷基金數量的全面擴張。截至目前,天天基金以2244隻基金的代銷數量位列所有代銷機構第一。《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在天天基金官網“基金導購”一覽中,“熱門”基金公司涉及華夏、嘉實、易方達、南方、中銀、廣發、工銀、博時、華安、匯添富等10家,熱門方案分別是近一年漲幅前20基金、五星評級的基金、長期業績佳的老基金、最熱門的穩收益基金等。與天天基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仍有逾百家代銷機構代銷基金數量未超過百隻,更有一半僅為個位數。

   看牌照不如看能力

  “基金的銷售,不是看重牌照,而是看重銷售能力。在現實中,如果銷售能力不佳,即便擁有牌照也難以佔領市場。”談到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之間的競爭時,何菁菁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搶地盤的階段已經過去,現在基金代銷更應該往用戶體驗角度發展,用戶黏性是保證平臺活躍的最好催化劑。

  盈米財富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第三方銷售佔比整體還是較少的,主要還是以銀行渠道的銷售為主。但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的空間十分巨大,各種網際網路理財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並參與當中的競爭。而國內廣大中低資産凈值的理財用戶最缺的不是産品,也不是購買的渠道,真正缺少的是適合自己的簡單易行的理財方案和投顧服務。”盈米財富正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一站式理財解決方案。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還調查了多家基金公司在第三方機構銷售的情況,遺憾的是,絕大部分基金公司目前並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由於基金代銷多采取打包的形式,既有固收類産品也有權益類産品,還有私募産品,如此一來,很難有一個明細數據。”上海一基金公司電商總監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解釋道。

  “在目前銷售困難的背景下,基金公司主要還是靠銀行和直銷,通過第三方銷售平臺代銷的基金數量極少,佔比遠不足一成。”北京一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

  宏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易歡歡曾作出預測,“未來將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的獨立基金銷售平臺。”按此估算,持證的86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中,未來將只剩下8到9家平臺能夠在競爭中存活下來。

  在數百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中,猴年必定上演《大聖歸來》。那麼,誰是最後的“大聖”?(記者?趙學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