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清古本《三字經》現身登洲

  • 發佈時間:2016-02-22 09:16:2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黃子寧  責任編輯:胡愛善

  清代光緒二十八年版的《三字經句釋》封面及內文。

  該版本由順德清代“探花”李文田用粵音註釋 為《三字經》順德人著又添新證

  核心提示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子寧

  圖/廣州日報記者陳楓

  隨著區氏宗祠、區適子紀念館的建成後,該館在今年開始面向社會徵集有關《三字經》的真實古本及相關真跡,豐富展館內容。

  而區氏後人、登洲村內自然村之一平陽村村長區潤偉,輾轉多地尋得了清代光緒二十八年版的《三字經句釋》,成為順德民間藏有最早版本的《三字經》,而該本《三字經》未來將在區適子紀念館展出。

  記者了解到,該版《三字經句釋》由順德清代“探花”李文田用粵音註釋引發關注,它將成為《三字經》為順德人著的有力證據。

  尋蹤

  輾轉多地

  區氏後人尋得古本真跡

  “在早些年前,就知道村民和政府要合資翻新祠堂,建區適子博物館,當時就開始著手找尋古本真跡或有關歷史資料。”區潤偉是區氏後人所生活的登洲村自然村之一平陽村村長,他告訴記者,在區氏祠堂建成後,不少區氏後人也開始尋找相關區著《三字經》真跡。

  “當時要找粵音註釋版本的《三字經句釋》,就多方打聽,走遍省內不少的古玩收藏區,最後在江門新會收到了第一本真跡。”區潤偉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尋跡故事,藏有的第一本《三字經句釋》是來自江門民間,它是通過不少村民和“中間人”,花費了幾年時間才尋得的。

  區潤偉還告訴記者,尋書過程中,多是有“撲空”的情況。在區氏祠堂動工時,區潤偉就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佛山一民間收藏家有收藏古本《三字經》,自己當時的一陣激動後就頻聯繫該民間收藏家,希望該收藏家奉獻或是賣出這本《三字經》,然而直到現在仍未收到回復。

  粵音註釋

  多是古玩市場流傳版本

  “人之初、性本善”,是“通天下人人的始生出世,天界過人心,本來無善無惡……”區潤偉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輾轉多地尋得的古本《三字經句釋》,記者看到,多本已斑駁、內頁有不同程度損毀的《三字經句釋》裏,充滿了清代順德學者李文田用粵音標注的解釋。

  區潤偉向記者展示了多本藏本,記者看到,區潤偉藏有的古本《三字經句釋》,最早的來自光緒二十八年,這是順德民間藏有的較早版本的《三字經句釋》。

  “現在市場上流傳出的極少數的《三字經句釋》古本,都是有粵音註釋的版本。”區潤偉表示,自己所擁有的古版也是如此,皆為不同藏書樓或書塾流傳 出的粵音註釋版本。記者看到,除了缺失封面的古本外,其餘的《三字經註釋》都標注該本為“區適子手著、王伯厚注解、李文田編輯”。

  論證

  它成《三字經》順德人著的證據

  歷史上對“《三字經》何人著”的這一議題曾爭論不休,宋代寧波學者王應麟與順德本地學者區適子,共同成為了《三字經》著作人的焦點爭議人物。

  記者看到,區潤偉所藏有的《三字經句釋》封面,也標明該古本為“區適子手著、王伯厚注解、李文田編輯”的字樣,而王伯厚是王應麟的另外稱呼。

  緣何一本《句釋》上會同時出現區適子與王應麟的名字,而兩者之間的關係又能推敲出一些什麼?順德區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順德區清暉園博物館副館長李健明告訴記者,李文田以廣東方言注解的《三字經句釋》能成為《三字經》為順德人著的證據之一。

  李健明表示,在古本《三字經句釋》中,李文田都在他認為是王應麟更改處都特別註明了改動,然後寫出區本原文,這證實了李文田見過區適子《三字 經》的原本。而根據學者考究,該《句釋》本出版時,李文田已經去世十年,封面之所以還赫然標明“王伯厚先生註釋”字樣,是因出版商出於商業目的。然而,內 文註釋全是地道廣東話,與王應麟身份明顯不符。

  它是古代粵學堂的“日常教材”

  如今古玩市場上多流傳出的古本《三字經句釋》,多出自哪呢?記者從區潤偉所藏的其中兩本《三字經句釋》上看到,一本標注為“武威書塾刊藏”,而另一本標注為“粵東省城學院藏”,都來自各地的學府藏書館。

  “過去,古本《三字經》就是廣東不少地方書塾學堂的啟蒙用書。”李健明表示,區潤偉收藏的版本正好是屬於當時的流行“教材”。

  在1853年的《順德縣誌》中,就記錄過區適子所著之《三字經》為當地蒙童習誦的用書。“文極訓雅,童蒙始就學,必首取以為訓,而周嗣興《千字文》次之……裔孫景淳, 博書史,持循禮儀,每令生徒習小學,收放心。”

  此外,在咸豐版《順德縣誌》的《藝文略小學類》中,名列第一的就是《訓蒙三字經》。其中標注其作者為“元·區適子”,並附有一條按語:此為粵中 啟蒙最初之書,相沿不改者數百年。李健明表示,由此可以推論出,區適子著的《三字經》確是廣東最早出現且沿用數百年不改的啟蒙讀物,並認可其産生的教育效 果。

  鉤沉

  粵語註釋“接地氣” 要謝編輯李文田

  李文田何人也 順德走出的“探花郎”

  古本《三字經句釋》中,內文註釋用的是地道粵語方言,例如“佢”表示“他”、“細民仔”表示“幼”。而如此“接地氣”的註釋用語,離不開古本《三字經句釋》編輯李文田的功勞。

  李文田為何人?對於順德均安人而言,他並不陌生。根據有關史料記載,順德均安上村人李文田,是清代順德走出來的“探花”。他學識淵博、勤於治學,精於研究元史及考究碑帖,可謂是清代著名的名家。如今在順德,還能尋到李文田的故居。

  李健明表示,正因為李文田的編輯,使得古本《三字經句釋》內文中多用粵語方言。而在多年前,包括自己在內的本地學者曾憑著廣東省中山文獻館藏有的李文田編輯的《三字經句釋》,就考究出此書清末已在京城非常流行,可以説當時有不少人翻閱過李文田編輯的《三字經句釋》。

  李文田肯定區適子是《三字經》原作者

  李健明用“區適子的‘隔代知音’”來形容李文田,而其中的原因則是在古本《三字經註釋》中,印有李文田對區氏子的珍貴評價。

  李健明介紹,在《三字經句釋》中,一文“若梁顥,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下,李文田註釋寫道:“區氏,隱君子也。為學久,無干祿之心矣。此處須知不過略及功名,其實勉人好學。蓋學求倫理,無虧以成,不愧不怍之天而已。”

  “李文田深刻領會了區適子的心意,並對其為人表示讚賞。”李健明表示,通過句釋,後人首先可知道李文田肯定了區適子是《三字經》的原作者。其 次,李文田指出了區適子確實是一位不求仕進的“隱士君子”。值得注意的是,區適子標注“若梁顥”這句話時,並非勸人非要金榜題名,博取高官厚祿不可,而是 通過這一例子勸勉後學者勤學索理,無愧於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