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尋找記憶中的鄉村

  • 發佈時間:2016-02-21 01:30:3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春走基層

  在北京呆久了,初回鄉,竟有些許不適應。

  這種不適應,首先表現在身體的抗拒。北京的冬天,雖然室外溫度有時達到零下十幾度,但除了步行去車站的一小段路程,總能在大部分時間體味到溫暖:出入地鐵或公交,總有暖氣開著,室內更是溫暖如春。

  因此,當我一踏上故鄉的土地,身體立刻感受到了冬天的威力,灰灰的原野環在周圍,田地中的麥苗靜默不動,幾棵白楊樹散落其中,光禿禿的枝幹斜指向無邊無際的灰色,天和地中間,偶爾一兩簇村落,蜷縮在田和樹的包圍中。雖然沒什麼風,但一股寒意油然而生,這就是我的家鄉,中部地區一個小小的平原。

  隨便轉轉,跟自家叔伯嬸子閒聊,一圈下來,家鄉人的生存狀況,漸漸化作一幅畫面浮現眼前——青壯年都出去做生意或打工了,這些人大多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回家。在城市,他們聚居在城鄉結合部,雖然不是城裏人,但日日仰望堪稱人類奇跡的城市在身邊轟鳴,心中便産生無限嚮往,即便城市不認同他們,他們卻認同並追求城市。他們把孩子帶過去,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等待一個進入的機會。這個機會,成就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未來,更是他們心中的夢。

  家鄉的人越來越少了,幾年前,這些人還樂意把錢帶回來,建造一座又一座二層小樓,昭示主人的財富和氣勢。而如今,這些小樓往往只有一兩個老人留守。年輕人更願意在縣城買房,如果縣城沒房,拿不出動輒數十萬的彩禮,家裏兒子甚至都説不上媳婦。

  有才的人通過考學走進了城市,做了藍領或白領,畢其人生向上流動,有體力的人通過幹體力活進入城市,在工地或工廠中揮灑自己的年華。真正的農村人,越來越少。

  農村漸漸成為空城,看得見廣袤的田野,卻再無喧囂的人氣。重工業、化工廠、小造紙廠等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以前讓城市人羨慕的好空氣也一去不復返,對這些,居住在農村的老弱病殘似乎只有一聲嘆息。更何況,這些廠還吸收了大批走不出去但又能動彈的老弱就業,早出晚歸,12小時的勞動強度。你可以不去,那麼,你就沒錢。

  又回到了這個溫暖如春的都市,到處人流洶湧,在時時爆滿的地鐵,有幾個是我家鄉出來的學子,高聳入雲的腳手架下,又有幾個是我兒時的玩伴?他們此生只能仰望城市的高樓大廈,他們的孩子,那些在城市邊緣長大的孩子,能記得田野的碧綠無垠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