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批駁寨卡病毒與小頭症四大謠言
- 發佈時間:2016-02-21 01:30:3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日內瓦2月19日電 (記者張淼)隨著寨卡病毒在美洲肆虐和小頭症病例數量增多,相關的一些謠言也傳得沸沸颺颺。對此,世界衛生組織19日發佈公報,批駁了有關寨卡病毒和小頭症的四大謠言。
謠言一:接種疫苗導致小頭症
世衛組織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疫苗導致新生兒小頭症,無論是2013年至2014年在法屬波利尼西亞,還是最近在巴西東北部,小頭症數量增多都與接種疫苗無關聯。
發表于2014年的一項文獻説,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疫苗可導致新生兒缺陷。為世衛組織在疫苗安全問題上提供獨立科學諮詢的“全球疫苗安全諮詢委員會”也在2014年有過類似結論。
謠言二:殺蟲劑蚊蠅醚導致小頭症
蚊蠅醚又名吡丙醚,是世衛組織推薦的12種殺滅蚊子幼蟲的藥劑之一。在許多缺少自來水供應的城市和鄉鎮,人們習慣於在室外容器中儲存飲用水,這卻也是蚊子理想的繁殖場所。使用蚊蠅醚處理儲水容器,可在蚊子的幼蟲階段將其殺滅。
世衛説,自蚊蠅醚于上世紀90年代末投入使用以來,從未發現它與小頭症存在聯繫。世衛組織專家團隊最近又評估了蚊蠅醚的毒理學數據,並未發現有證據顯示此種殺蟲劑可影響孕婦和胚胎發育。美國和歐盟調查人員也分別在對該産品的評估中得出相似結論。
世衛説,微小劑量的蚊蠅醚並不損害人體健康,而且人體攝入的蚊蠅醚中90%至95%可在48小時內經尿液排出體外。
謠言三:巴西寨卡疫情及小頭症與該國投放轉基因蚊子相關
世衛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巴西寨卡疫情與小頭症由轉基因蚊子導致。轉基因蚊子是新型控蚊手段,利用基因技術修改某些雄蚊的基因,可導致其與雌蚊交配後的幼蟲後代無法存活,從而斬斷蚊子繁殖的能力。
目前,世衛鼓勵受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強化使用現有控蚊措施,謹慎試驗可能在將來應用的控蚊新方法。
謠言四:“絕育蚊子”推動寨卡病毒傳播
這種“絕育蚊子”也是一種控制蚊子傳播疾病的手段。它利用低劑量輻射使雄蚊絕育,它們與雌蚊交配後,雌蚊繁殖的蟲卵無法存活。在控制農業害蟲領域,這種方法已經被大規模應用。
世衛説,沒有證據顯示這種“絕育蚊子”與小頭症病例增多或其他人體異常與缺陷相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