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快遞企業爭相上市加速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2-20 02:32:36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讓很多人覺得少了點兒什麼,由於大部分快遞公司從年前就開始放假,很多海淘族、“剁手黨”忍了將近半個月,才找回了原來生活的節奏。不知不覺中,快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讓人們又愛又恨的是,國內快遞業一直都存在著暴力分揀、資訊泄漏和服務態度差等痛點。其實,對於快遞企業自身來説,也面臨著轉型的關鍵節點。業內專家認為,受政策和經濟形式影響,今年或將成為快遞業上市元年。而在加速轉型的過程中,種種行業痛點能否因此而得到改善,才是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現狀

  民營快遞爭搶上市

  謀劃上市成為近期快遞企業發展的主旋律。去年,證監會披露了德邦物流的IPO文件,德邦物流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1.5億股,但由於緊接而來的“股災”使得監管層暫停了IPO,德邦物流上市計劃陷入等待。去年12月,申通突然宣佈借殼上市,打破了行業的上市節奏,也給同行們帶來了壓力。此前,圓通原定2016年下半年上市,但面對市場環境和行業競爭格局突變,不得不將上市日程提前。

  今年1月15日,曾因定制西裝紅極一時的大楊創世發公告稱,將與圓通進行資産重組。交易完成後,圓通的實際控制人將成為大楊創世的實際控制方,而圓通也將成為大楊創世的子公司。

  除此之外,其他快遞公司也對資本市場趨之若鶩。全峰快遞曾表示,要在公司完成第四輪融資後,於今年登陸新三板。據記者了解,其他幾家快遞公司如中通、百世匯通、韻達、宅急送、全峰等多家主流快遞企業,也都有意衝擊上市。

  “2016年或將成為快遞公司的上市元年”,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透露,今年下半年,還會有另一家快遞公司上市,“但是按照證監會相關規定,具體哪家公司不便透露”。

  趙小敏表示,從上市的流程上來看,申通已經走到了等待證監會審批的一步。如果整個過程中,沒人發現他們存在重大勞資糾紛、偷稅漏稅、重大公眾投訴事件等問題,申通通過上市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探因

  競爭日益白熱化

  日前,國家郵政發佈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快遞業業務量將完成275億件,同比增長34%,遠低於2015年的48%。這意味著,快遞業的暴利時代已過去。

  在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當下整個快遞市場的競爭,越來越趨向白熱化。手握龐大包裹量的電商,借助強有力的談判優勢,讓快遞企業之間的價格戰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快遞公司一直呈現著虧利化、無利化和虧損化的發展趨勢。“在這種困惑的發展階段之中,快遞公司想尋求突圍,上市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一家快遞公司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三年前,公司平均每完成一單快遞業務利潤基本在2元以上。2014年之後,這一數字逐年減半。“去年完成一單利潤還不到5毛錢,分公司現在基本靠大客戶維持利潤。”

  除了公司利潤下降,快遞員工作壓力也逐漸增大。上述公司一名快遞員楊師傅介紹,他每天8點上班,幾乎天天都要送到晚上八九點才能收工,而且基本沒有休息日。另外,有些客戶還會因配送不及時投訴,快遞員就要因此遭受罰款。

  政策層面有支援

  去年10月26日,《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對外公佈。根據意見,到2020年,中國快遞産業規模要躍上新臺階,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意見明確,國家將鼓勵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支援快遞企業兼併重組、上市融資,整合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快形成若干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鼓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意見還明確,快遞企業自主航空運輸能力大幅提升,建設一批輻射國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寄遞服務産品體系更加豐富,國內重點城市間實現48小時送達,國際快遞服務通達範圍更廣、速度更快,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年平均新增就業崗位約20萬個,全年支撐網路零售交易額突破10萬億元,日均服務用戶2.7億人次以上,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分析

  上市有助於提高服務水準

  日前,圓通上海延吉網點老闆因拖欠員工工資,被曝跑路的消息,再次引發人們對快遞企業加盟制危機的關注。2015年12月,申通上海三林分公司就出現拖欠工資導致爆倉,快遞堆積如山的情況。此外,中通、韻達等實行加盟制的快遞企業也不時被曝加盟商“事發”而導致快件積壓。

  快件破損、客戶資訊洩露、服務態度差,是當下快遞行業最為普遍的三個問題。處於洗牌啟動階段的中國快遞行業,民營企業佔據主導,而民營快遞又大多為加盟商制度,這種制度的天然弊端就是,總部對加盟商管控能力不足。此外,國內快遞公司在應對貨量暴增時的處理能力,也跟國際先進快遞公司有差距。公開資料顯示,UPS、聯邦快遞等快遞企業,對分揀員掃描文件、放置包裹、搬貨、卸貨等都有嚴格要求,企業文化也非常強調善待快件。

  “加盟類快遞企業總部與網點的利益共用機制應儘快建立,總部與網點應形成風險共擔體系。一旦網點出現問題,總部必須承擔責任,監管機構應對此予以公開,並對加盟制快遞總部處以紅黑牌制度,對其經營許可降級。”趙小敏表示,上市就是一把開啟這一制度的有效措施。

  趙小敏表示,要想達到國際化水準,快遞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品牌認知度和客戶影響力就必不可少。完成上市以後,所有的財務報表、財務數據都將實現透明。而對於消費者來説,上市後,快遞公司的服務也必將有所改善。

  一體化是上市第一步

  “未來行業或將重新整合,快遞在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勢必會抵抗其他企業競爭,這將加速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合併與並購。”徐勇分析稱,國家明確針對快遞行業發文,意味著中國快遞業將過渡到資本和資源時代。在這一背景之下,中小型快遞企業就會被加速淘汰,中國快遞業並購重組的步伐將會被迫加快,國有資本也將加快佈局快遞企業。

  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分析,未來行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在同質化嚴重的現狀下,快遞行業未來的發展,在三方面需要政府和協會共同出手。

  首先,産品要明確。快遞企業要公佈自己的産品,當日達、次日達等不同産品,相應的價格都要明確。定價之後,快遞公司就有要嚴格執行,並制定相應的懲罰制度。

  其次,費用週轉要對快遞費採取代收代補的形式。舉例來説,快遞費收取形式可以直接轉給支付寶,再由支付寶轉給快遞公司。這樣,就可以解決快遞公司資金週轉不靈的問題,並保證價格不會被商家輕易修改。

  最後,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受到監督。

  作為快遞公司,如果想要實現突圍,加盟為主的“硬傷”也要有本質上的改變。世界500強中的快遞公司,都是自營為主,加盟為輔。中國民營快遞公司需要向國外學習一體化、智慧化和國際化。徐勇表示,國際化的第一步就是一體化,也就是自營為主的模式。當然,這個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至少要3到5年左右”。

  趙小敏表示,中國快遞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産品種類單一,體量太小。“我們希望快遞行業應由市場進行洗牌,而不是政府”。當然,國家也要在快遞保險、快遞車輛停靠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民營快遞高速成長已經結束,至此即將達到盈虧平衡點。如果今年再不能夠順利上市,基本上,排在前5的快遞企業,將很容易被擠出第一梯隊。”

  京華時報記者 施志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