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今年來新發資産證券化産品超350億 近十家信託公司分羹六成

  • 發佈時間:2016-02-18 00:29: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7日,中海信託5.9318億安贏2016年第一期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發行。這是今年來資産證券化産品火熱發行的一個縮影。

  在經濟下行和“資産荒”的大環境下,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資産支援證券産品(ABS)正被業界熱捧,以“觸角”靈敏著稱的信託公司也在抓緊佈局。

  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今年來,共發行28隻資産支援證券産品(ABS),規模高達355.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近5成。這28隻産品中,有中糧信託、中海信託、對外經貿信託、交銀信託、粵財信託、中信信託、華能貴誠信託、百瑞信託、中融信託等在內的近十家信託公司的“身影”。信託公司“染指”的産品規模高達213.7億元,佔整個發行量的60.1%。

  事實上,最近兩年國內的資産證券化發行呈現井噴之勢。Wind數據顯示,2015年共發行資産證券化産品6032.4億元,同比增長84%,市場存量為7703.95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信貸ABS發行4056.34億元,同比增長45%,佔發行總量的67%;企業資産支援專項計劃發行1941.06億元,同比增長384%,佔比32%。不僅是信託,租賃、汽車金融、小貸等資産證券化業務的發行規模與數量在這一年裏都有極大增長。

  對此,有信託人士坦言,這與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有很大關係。從長期實施的“審批制”到“備案制”、“負面清單”管理再到“註冊制”,多項利好政策連發打通了資産證券化的“最後一公里”。

  一直以來,信託公司在資産證券化項目發行過程中承擔著SPV(特殊目的載體)的功能,簡單來説就是充當著風險隔離的“通道”角色,參與程度有限,所獲利潤低。在資産證券化發行門檻逐步放低後,信託公司開始升級創新,積極在該領域嘗試新的發行模式,由“通道”向“主導”的角色轉變。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資産證券化一直是信託的本源業務。但在目前我國信貸資産證券化操作過程中,信託公司的角色僅僅是一個通道,不佔據主導地位,不能充分體現信託的制度優勢和資産管理能力。”百瑞信託研發中心主任高志傑透露,企業資産證券實現實體資産向證券化資産的轉換,是以實物資産和無形資産為基礎發行證券並上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信託公司承擔了資産證券化産品的主要設計職能,自主性和主導性將會大大加強,同時也對信託公司的資産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諸多政策利好的支援下,2016年資産證券化將會成為市場的一個熱點。“商業銀行受到新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需要將大量信貸資産出表,催熱了信貸資産證券化市場。與此同時,在金融創新的大環境下,各類機構創新出眾多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如租賃資産證券化,甚至網際網路金融也參與到了資産證券化之中,如京東白條資産證券化。”上述信託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