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幫“恐閒症”的家長啊

  • 發佈時間:2016-02-17 07:31:57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春晚報記者 陳瓊

  昨天,市民孫女士所在的家長群微信裏就像開了鍋,叮叮噹當響了一上午。“家長們正研究假期這最後的半個月,讓孩子學點兒啥好,我也正愁呢!”

  孫女士遇到的情況並非個例,雖然春節長假剛過,家長們都看不得孩子閒著,希望利用臨近開學的這半個月時間再充充電。長春晚報記者採訪中發現,這種不工作、不學習時內心會糾結、不安的情況是典型的“恐閒症”,家長們將自身的“恐閒”情緒強加到孩子身上,給他們帶來了莫大的壓力。

  微信討論一上午 中午就花錢報名

  “親們,這半個月給孩子報啥班啊?”昨日早,這句話在家長微信群一齣現,立刻就抓住了孫女士的心。“我就説有啥事,原來是惦記著給孩子報班。”她告訴長春晚報記者,雖然兒子小涵才上小學二年級,卻不能“浪費一點兒時間”。春節前的這段寒假,小涵就沒閒著,往返穿梭于英語班、聲樂班、圍棋班等各種特長班,而開學前的這段時間更不容浪費。

  “我給孩子報了個游泳速成班。”“在哪兒學?幾天能學會?”“軒軒媽媽,咱們一起報名唄?”整個上午,家長們就報什麼班有用、哪個課後班的效果不錯等話題留言三百多條,在沒徵求自家孩子意見的情況下,心裏都有了明確的報班方向。孫女士更是利用午休時間,在單位附近的游泳館給小涵報了名,“600塊錢10堂課,老師説包教包會。”她興奮地説。

  利用假期每分鐘 才不算虛度人生

  孫女士回家就碰了壁,兒子不想學:“這半個月我想玩兒,不想學習。”“游泳不也是一種玩兒嗎?”“我想在家玩IPAD,上小區裏去夾雪球兒。”“夾雪球啥時候都能夾,學游泳鍛鍊身體,還學了技能,這算一技之長,長大後沒工作還可以當個游泳教練呢……”在孫女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説教下,最終小涵答應了。

  “我平時不敢閒下來,假如今天的工作不多,就會擔心是不是有哪項工作漏下了或沒做好,晚上睡覺都不踏實。”孫女士説,近兩年她這種心理特別明顯,晚上也常常睡不好,身心疲憊。“可能是害怕被淘汰,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多學點兒有用的。”她無奈地説,當孩子假期的時間被各種課外班塞得滿滿噹噹的時候,她才不會糾結不安,“雖然交了不少錢,可心裏覺得踏實了,不給他報名就會耽誤他,將來孩子都得埋怨家長。當家長的都這種心理,覺得沒讓孩子虛度人生。”

  別把工作“恐閒症” 強加孩子童年中

  這麼多年來,孩子們想玩、家長們讓學的矛盾存在由來已久,該不該把假期還給孩子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長春晚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和孫女士有類似心理的家長並不少,近年來數量持續增多,他們都希望用這種負責任的態度,將孩子的假期生活裝點得更加充實豐富。

  “很多家長因為長期在職場上打拼,在高強度的壓力下久而久之形成了‘恐閒症’,一旦閒下來無事可做就會心慌。”市心理醫院的心理專家認為,家長們把自己對生活、未來的恐懼感轉嫁到了孩子的身上,想要幫孩子安排好將來的一切,這本身就是錯的。家長出現類似問題要及時調整自我心態,因為工作並非生活的全部,“更不要將這種心理強加到孩子的身上,讓孩子承擔無端的壓力。”

  她建議,閒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活態度,尤其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今天。家長和孩子都要學會過閒的生活,每週可抽出半天或一天的時間,到自然中去看看花草、感受微風,讓自己充分放鬆、排解壓力,對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都有良好的促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