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發帖稱幼兒園“虐童” 家長被判刪帖並道歉

  • 發佈時間:2016-02-14 08:07:05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洋  責任編輯:張明江

去年10月27日,被告家長及其代理人,向法庭陳述與幼兒園交涉和在網上發帖的情況。資料圖片/朝陽法院供圖

  去年10月27日,被告家長及其代理人,向法庭陳述與幼兒園交涉和在網上發帖的情況。資料圖片/朝陽法院供圖

  ■ “家長髮帖‘老師對孩子粗暴’遭起訴”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劉洋)戳著小腦袋一直撞到墻上、中午不睡覺讓光著腳在地上轉圈……幼兒園老師用此手段管“熊孩子”,引起家長憤怒,和幼兒園協商不成便發網帖聲討幼兒園。而家長髮到網上的一篇《幸福天使幼兒園暴力對待我的兒子!》文章也讓幼兒園備受壓力,遂將家長告上法院,訴討名譽權(本報2015年10月28日報道)。

  新京報記者昨日從審理此案的朝陽法院獲悉,法院審理查明老師行為雖確不妥,但家長的維權損害了幼兒園名譽,一審判決家長刪除原帖公開向幼兒園道歉。

  文章“虐童”指責與事實不符

  朝陽法院判決認為,被告家長在文章中所述情形並非全部根據確鑿的事實,也非真實事件的完整過程。

  同時,家長在所發文章的題目中用“暴力”、“虐待”等詞彙,但從本案現有證據看,幼兒園老師未曾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孩子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傷害性後果。家長在文章中使用的詞語顯然與幼兒園老師的實際行為性質不符,使社會公眾誤以為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嚴重侵害。

  家長侵害幼兒園名譽權

  此外,家長始終未就孩子的生理或心理確實存在損害後果舉證,幼兒園對於家長所反映的老師行為及時進行了核實並道歉,而在此情況下,被告仍在文章中用“邪惡”、“態度惡劣”等詞彙形容原告教職員工,其行為不僅與事件的實際處理情況不符,也已構成對幼兒園及其員工的侮辱。

  法院認為,作為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的信譽、聲望和形象勢必因家長的行為而受損,導致社會評價降低,法院認定家長的行為已構成對幼兒園名譽權的侵害。

  朝陽法院一審判決被告家長刪除涉訴文章,並於新浪微網志、人民網等網站發佈聲明向幼兒園致歉。

  焦點1

  老師戳孩子頭致撞墻?

  涉訴文章稱“幸福天使幼兒園暴力對待兒童。幸福天使幼兒園對待孩子使用冷暴力!批評孩子時用手連續戳頭直到孩子頭撞到墻上還在戳!”“因為孩子洗手的時候多按了兩下洗手液,張姓老師批評孩子時用手連續戳頭直到孩子頭撞到墻還在一直戳!”

  被告家長説,當時是孩子因為淘氣打了5遍洗手液,被小朋友告老師了,老師就一直戳他,戳到墻角撞到墻了還在戳。

  幼兒園認同了這一説法,解釋稱,當事老師説她不是故意拿孩子的頭往墻上撞的,在戳的過程當中,有這種失誤的情況。是老師的工作方法不對,會進行處理。

  焦點2

  孩子不睡覺光腳轉圈?

  涉訴文章稱,“中午不睡覺讓孩子抱頭在地上轉圈,我問孩子為什麼不和爸爸媽媽説?孩子回答老師不讓説:如果敢和你爸媽説看我不找你!”、“中午午睡時間,孩子睡不著,就讓孩子抱頭在地上轉圈。孩子自打去年轉到這個幼兒園後,就一直受到這樣的虐待。”

  在一段孩子和母親的對話錄音中,孩子説,睡覺的時候,他覺得好玩就用鞋在地上跺,老師無法制止就讓他脫了鞋、脫了襪子在地上跺一中午,實際上跺了一會就讓他上床了。下午睡醒起來後,他在轉圈,老師就讓他在原地轉一千圈,後來吃水果的時候,老師就不讓轉了。

  幼兒園承認,事出有因,首先是孩子淘氣,也是老師工作方法不對,遇到情況不會處理。此外,因為老師的方法不當,“讓孩子們認為他就愛欺負小朋友,所以大家孤立他”。

  焦點3

  冷暴力導致孩子抑鬱?

  涉訴文章中還涉及上廁所不許穿鞋、用抹布打孩子頭、老師對孩子冷言冷語“冷暴力”、三個同學將孩子推出教室,以及上廁所後不允許用多於兩張紙等情況。家長稱孩子因此夜間總做噩夢,懼怕上幼兒園甚至抑鬱。

  庭上,孩子家長説,沒有發現過因原告老師導致孩子身上有明顯傷痕,也不存在就醫和驗傷的情況。但是孩子確因心理問題去心理診所和醫院的心理科就醫,醫院對孩子診斷是輕度抑鬱。但孩子家長並未提交相關證據。

  舉證中,老師用抹布打孩子頭和冷言冷語,在孩子與媽媽的對話錄音中有提到;三個同學將孩子推出教室,也出現在家長和園長的錄音中;上廁所後不允許用多於兩張紙沒有證據能夠證明。

  焦點4

  老師讓孩子喝洗手液?

  此外,涉訴文章不僅提到了孩子被老師懲罰的遭遇,還稱“可怕的是我上網查到,這家幼兒園去年就被家長髮帖子舉報有老師讓孩子喝洗手液!”

  家長在庭前提交公證書,稱他是在網上看到的帖子,稱原告幼兒園老師涉嫌給幼兒園其他孩子喝洗手液的事件確實存在,被告在天涯網和人民網轉机發該事件不是憑空捏造的,但又稱因該證據與本案無關,所以不再作為證據提交。

  幼兒園則提交了“2013年洗手液事件的聲明”網頁截圖,稱該事件是不存在的,是一個誤會,幼兒園園長表示,洗手液事件是當時孩子隨口説的,但事實上並沒有喝洗手液事情存在。

  ■ 提醒

  網路維權需要冷靜

  本案主審法官表示,本案有關侵害兒童權益的社會敏感話題,從保護孩子身心健康、維護孩子合法權益的角度,家長首先應對老師的行為究竟屬於教育方式欠妥、還是對幼兒權益有意侵害作出判斷。此案中,老師所用方法有欠斟酌,但並無傷害孩子的故意,而仍是以教育、引導孩子為目的。

  而在事情發生後,家長和幼兒園首先應選擇以反省、致歉的方式解決問題,是與事件本身的性質相適應的。但此後在雙方和解破裂的情況下,家長將沒有全面核實的事件描述,通過網路進行傳播的行為有失冷靜,導致矛盾升級。

  法官表示,現本案中被告提交的證據,未能證明孩子存在損害後果,但之後家長仍可以提供相關證據,證明孩子人身權利確係受到侵害。如果幼兒園認為兩位老師的行為已超出履行職務行為的限度,屬老師個人對孩子所做的故意傷害行為,可直接向公安部門報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