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部地區如何保障“三大安全”

  • 發佈時間:2016-02-16 01:30: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李 禾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隨著經濟等發展,長江流域的生態破壞嚴重。

  沿江工業密布,每年排入長江的污水量相當於黃河水量;大量物種消失,白鰭豚功能性滅絕,而江豚正步其後塵;作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乾涸變“草原”……

  中部地區地處我國腹地,承東啟西、連貫南北,位於長江、黃河、淮河等重要流域的關鍵區域,分佈有鄱陽湖、巢湖等重要湖泊生態系統和大別山區、南方丘陵等森林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區、洪水調蓄區和生物多樣性保持功能區。《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提出,中部地區的糧食生産、流域生態和人居環境“三大安全”正面臨威脅,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同時,如何保障這“三大安全”?

  ——現狀——

  中部地區環境品質明顯變差

  戰略環評是指將環境因素置於重大宏觀經濟決策鏈的前端,通過對環境資源承載能力分析,對各類重大開發、生産力佈局、資源配置等提出更合理的戰略安排,從而達到在開發建設活動源頭預防環境問題的目的。

  中部地區戰略環評工作是環境保護部繼五大區域、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之後組織的又一重大戰略環評。其研究範圍包括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重點區域,覆蓋河南、安徽、山西、山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八省59個地市。中部地區農業生産條件優越,是我國重要的農産品主産區和糧食生産基地,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區、洪水調蓄區和生物多樣性保持功能區,其生態環境品質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

  國務院在《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中部地區在新時期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鞏固成果、發揮優勢、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

  據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評總體成果顯示,由於中部地區人口眾多,開發歷史悠久,人地和用水關係較為緊張,部分地表水體污染嚴重,水環境安全問題突出,地下水超採、濕地萎縮形勢嚴峻,傳統煤煙型污染與以細顆粒物和臭氧為特徵的大氣複合污染並存,城市密集地區大氣灰霾問題顯現,對人居環境、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威脅,持續改善環境品質任務艱巨。

  而且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入實施,中部地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速,區域開發規模與強度將進一步加大,耕地保護和農業用水保障難度加大,糧食生産安全隱患凸顯;水資源利用持續超載,水環境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水生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難以遏制,流域生態安全水準面臨進一步下降的風險;大氣污染物排放壓力持續加大,人居環境安全壓力增大。

  ——焦點——

  “三大安全”成為突出難題

  清華大學戰略環境評價研究中心李王鋒教授説,“糧食生産安全”“流域生態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是中部地區發展的基礎保障。中部地區的戶籍人口近3億,人口密度是全國平均水準的4倍,但城鎮化水準較低,現在正面臨農民進城,小城市向中型、大城市的轉變過程中。因此,處理好城市群發展規律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重點區域及流域開發與生態安全格局之間的矛盾,確保糧食生産等“三大安全”,是中部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也明確提出,“糧食供給具有全局性戰略地位”,但“糧食生産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流域生態安全的基礎保障作用突出”,但“流域生態安全面臨突出壓力”;“人居環境品質事關居民生活品質”,但“人居環境安全亟待改善”等。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李彥武研究員説,通過戰略環評對中部地區今後發展有一基本判斷。即到2020年,“糧食生産安全”“流域生態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這“三大安全”還會繼續受到威脅和脅迫;2030年後,可能才會有真正的改善。

  ——建議——

  把“兩張皮”擰成“一股繩”

  戰略環評提出,要把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環境目標從“兩張皮”擰成“一股繩”。過去對環境承載能力關注不夠或是過於樂觀,在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時,普遍出現過重經濟指標、輕環境目標,各説各話、互不銜接的問題,由於發展目標與保護目標“兩張皮”,往往激化兩者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環境超載,大氣複合污染和水環境危機頻發。而在新常態下,必須扭轉這種局面,充分利用經濟發展的換擋提質升級的機遇,把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環境目標擰成“一股繩”。通過不同層面的、包括戰略環評在內的環境影響評價,把不能實現環境目標的不科學發展攔在決策之前;能夠實現環境目標的,要預測經濟、技術和社會成本,客觀反映經濟發展的環境代價,推動找到最佳結合點等。

  明確“三條鐵線”和“五個機制”

  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境評價項目組指出,戰略環評有“三條鐵線”。第一條是生態環境,哪些地方不能進入、不能破壞;第二條是區域行業的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這個量,對不起,要去更新淘汰;第三條是單個建設項目的環境要求,就像自貿區項目的負面清單一樣,只要不違法,項目環評要下放,但政府對項目本身有管理,要制定規則。

  根據“三條鐵線”,戰略環評報告也提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五個機制”,即保護糧食生産安全生態補償機制、水源涵養生態補償與水生態損害賠償機制、低水準産業退出機制、多行業多種污染物、跨區域的協同聯控機制、環境績效綜合評估考核機制。

  為推進戰略環評成果的落地,環保部起草了關於中部地區戰略環評的環境協調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了負面清單。即在什麼地方什麼産業應限制,什麼地方什麼類型産業可以發展等。據了解,近期,環境保護部又啟動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地區的戰略環評。

  ■延伸閱讀

  中部地區環保成為年度重點工作

  “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境評價”項目是環境保護部年度重點工作,八省地方政府及環保廳等有關部門參與,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等20余家科研單位共同承擔。形成的《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境評價報告》,為中部地區今後的發展規劃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依據,並提出了該地區的“三大安全”、戰略環評的“三條鐵線”等。

  中部地區戰略環評內容包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分析,區域生態環境現狀評估與主要環境問題演變分析,重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壓力評估,重點區域發展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估,重點區域發展的環境影響和生態風險評估,環境保護優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方案,重點區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探索建立以環保促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長效機制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月15日宣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紮實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提出2016年將著力打造“一道兩廊三群”,即大力構建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現代産業走廊、發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新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等,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邁上新臺階;抓緊編制出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岸線開發利用和保護總體規劃、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2016年,國家還將安排林業專項資金266億元,支援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開展林業生態保護;安排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57億元,支援長江經濟帶實施重點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工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