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子垃圾之都”艱難蛻變

  • 發佈時間:2016-02-16 00:31: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街道兩旁堆積如山的電子廢件不見了,空氣中濃濃的刺鼻燒膠味沒有了,一些烏黑髮臭的繞鎮河段也開始見清……”在被外界稱之為“電子垃圾污染之都”的廣東貴嶼,經過一年多的“産業再造式”污染整治,當地生態環境正在顯露新氣象。

  在貴嶼鎮華美社區,原先臨街兩旁的店舖內外是“堆積如山的電子廢件”,如今變成了一排服裝店、小吃店。華美社區村民陳烏智曾從事電子廢件拆解7、8年,如今正空閒在家。他説:“現在不能像以前那樣坐在街鋪裏收購拆解電子廢件了,是非法的。”

  公開資料顯示,在貴嶼,像陳烏智這樣從事電子廢件行業的拆解戶有5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家家拆解、戶戶冒煙、酸液排河、黑雲蔽天”,當地這種令人觸目驚心的“野蠻生産”污染景象,長達數十年一直無法有效扭轉。

  這種惡劣狀況長期危害當地居民生活,也對其下游潮汕地區母親河——練江水質造成嚴重影響。貴嶼鎮負責人説,為徹底扭轉這種狀況,2013年,廣東省政府批准通過了《汕頭市貴嶼地區電子廢物污染綜合整治方案》,要求強制和引導拆解散戶逐步進入“迴圈經濟産業園”,實現集中拆解和治理污染。廣東省委也明確要求,當地必須在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對電子拆解業的“圈區管理、集中治污”。

  這是當地電子廢件拆解行業的一場空前大改造。到2015年底,貴嶼5000多家小作坊式的企業,已全部關停並轉融合成49家公司,進入了當地的“迴圈經濟産業園”。

  記者在迴圈經濟産業園區看到,園區組織的專家團隊在對一些拆解業工藝流程進行升級再造。據介紹,其中有不少環保技術項目填補了國家空白,有些達到了國際最先進水準。在此基礎上,當地正逐步在園區內全面推行封閉式和自動化生産。

  環繞貴嶼鎮的北港河,曾是當地電子拆解“非法酸洗”的主要集污場。當地環保部門監測顯示,當年有些河段含銅量甚至一度達到2%,超過危險廢物的標準。

  如今,記者在北港河“馬望段”看到,該河段水質清澈,空氣沒有氣味。靠沿岸所建廣場,有不少當地人在此處休閒。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通過污染綜合整治,貴嶼的水、土壤和空氣品質環境均明顯改善。北港河底泥中重金屬鎘、砷濃度同比下降25.99%和59.38%。

  生態環境的好轉也改變了當地一些居民的心態。在貴嶼鎮華美社區一處鋪面,當地居民陳偉文正打算開一間服裝店。他説,以前就想掙了錢逃離,街道上到處堆放的是電子垃圾,白天晚上都要緊閉窗戶。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開始有長期定居的打算。

  汕頭市潮陽區委書記陳新造説,目前貴嶼污染治理只能説出現了曙光,從長遠來説還任重道遠。因為貴嶼的污染歷史欠賬存量巨大,所需的技術與資金是個海量,現階段還只能有選擇性地開展部分環境修復。目前貴嶼“迴圈經濟園區”的定位只面向服務廣東電子廢件,將嚴格控制外地電子廢件流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