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勿讓“急功近利”市場氛圍 毀掉企業

  • 發佈時間:2016-02-16 00:31:0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郭施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股市誕生至今,已有20餘年的歷史。時至今日,中國股市得到了迅猛發展,期間實現上市的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刷新紀錄。

  企業發行上市,已然成為一種“時尚”。然而,對於不少企業而言,它們急於發行上市,往往是為了企業品牌創造更好的宣傳效果,而後借助上市融資,獲得更多低成本的融資資金,進而實現自身企業品牌影響力的迅速擴大。與此同時,對於部分善於資本運作的企業家而言,更可能借助資本市場這個大平臺,實現企業規模的迅速壯大。

  多年來,中國股市的發展規模在不斷提升。同時,市場的融資規模,乃至再融資規模更是不斷創出歷史之最。但是,縱觀多年來的企業發展現狀,卻存在不少問題。

  其中,企業生命週期不斷縮短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以往,企業普遍的平均生命週期可能達到20到30年,甚至更長。但是近年來,國內企業尤其是國內上市企業的生命週期卻不斷縮短,普遍企業的平均生命週期不足10年。

  根據數據統計,自2001年以來,中國股市名義完成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不足100家。按照退市比例來分析,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退市率依舊很低,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仍然有很大的發展距離。

  雖然多年來中國股市名義退市率很低,但期間通過並購、借殼等方式實現“烏鴉變鳳凰”的神話卻屢屢上演。值得一提的是,因中國股市核準制的發行模式依舊延續,其發審委“一攬大權”的局面仍未得到本質上的打破。由此一來,企業發行上市的節奏也就持續緩慢,而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價值依舊得到充分體現。

  不難發現,在中國股市的發展歷程中,雖然期間為數千家企業創造了發行上市的機遇,也為不少未達到主機板乃至二板市場發行準入門檻的企業開拓出更豐富的上市渠道,但最終能夠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成為優秀的好企業的卻寥寥無幾。這又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不健康的市場機制,為企業創造出畸形的發展環境。其中包括市場制度的不完善、市場投機氛圍的日漸濃厚等。如今,優秀好企業數量不多,不誠信企業卻持續增長。

  其二,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等相關利益者的套現、減持規則存在不少漏洞。在巨大的利益影響下,企業家無心經營企業,幾乎都在為其大肆套現、減持創造更多機遇。這些企業家在大肆“撈金”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其三,過度強調融資、再融資功能,但股市投資功能卻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在股市融資與投資功能失衡發展的大環境下,上市企業更願意強調融資、再融資的需求,而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狀況卻很難得到根本上的保護。

  筆者認為,從實際情況來看,國內上市企業,幾乎都有著“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思想,大家都期盼在短期內把企業做大做強,甚至成為世界一流的知名企業。或許,這與當下高度投機的市場氛圍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但這卻間接毀了不少上市企業,容易導致部分企業“學壞”。

  事實上,優秀企業、好企業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而是需要一個持久漫長的發展過程。與此同時,在企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之際,更需要滿足投資者的投資回報需求,為長期投資者創造出更多的投資回報,以實現企業與投資者互利的良好局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