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大治之後將是大繁榮
- 發佈時間:2015-11-20 04:20: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楊菲
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對股市發展提出了47字新要求,即“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再過一個月,中國股市將迎來創立25週年紀念日;再過一個多月,我們即將進入“十三五”時期,習總書記此時對股市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在我國股市發展史上,最高領導人公開對股市發展發表談話並不多見;而從今年7月8日起,習近平總書記已經6次公開談及股市。筆者認為,這些行動表明,高層對股市的重視程度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十三五”時期的股市將大有可為;也説明解決當前股市矛盾、增強股市發展動力、提高股市競爭力,需要統籌各個方面的行政資源、管理資源和能力資源,而不是哪一個方面可以完成的任務。
第二大經濟體的股市
必須強大起來
全面深化改革
將力挺股市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以年度63.6萬億元人民幣的國民生産總值規模居全球第二,是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最大外匯儲備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躍居世界前列。我國滬深股市市值保持在60萬億元以上,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股市。所有這些都是中國作為全球最有潛力經濟體的有利條件,但中國真正成為最富有吸引力的經濟體,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撐和核心部分,我國要向“世界經濟大國”邁進,就必須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增強參與國際金融體系競爭合作的自有優勢。但相對來説,包括股市在內的中國金融體系仍處於弱勢。這一情況必須改變,並且迫在眉睫。
改革開放38年特別是“十一五”、“十二五”時期,伴隨我國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金融體系也不斷改革升級,不但以銀行為主體的間接融資市場得到提升,以股票市場為主體的直接融資市場也得到空前發展。股市的市場化機制進一步健全,其優化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日益彰顯。截至2015年上半年,“十二五”時期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總金額為4.6萬億元。2014年,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金額佔同期中國企業並購重組金額的58%,其中産業整合類佔比達到75%。並購活動有力地支援了傳統産業整合,創新型、中小型企業快速發展,國內公司走向國際市場。
目前,除滬深主機板市場外,深市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也得到快速發展,新三板市場方興未艾,各地區域性股權市場、櫃檯市場也進入規範發展的新階段。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已經形成。
中國股市和10年前、5年前的自己相比,成績很大,但與發達市場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目前滬深兩市總市值與2014年GDP的比值約為1,而美國的這一數值長期保持在1.4的水準。另一個數據是,美國的股票市值與銀行存款的比例為9:1,我國僅約為0.5:1。截至目前,我國非金融業企業直接融資佔社會融資規模比重為18.7%,這與發達國家企業直接融資佔比80%以上差距甚遠。
我國股市機制存在一些短板,最突出的問題是:上市公司治理仍不盡完善,投資者理性程度仍不夠高,監管機制、執法機制仍有阻滯,市場波動幅度過大、穩定性不足。不僅如此,我國投行業的信用程度、股票定價機制都遠遜於發達市場,成為擔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責任的重要短板。一國股市是否強大,既要看規模,還要看品質,更要看其是否有較強的市場感召力。必須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釋放我國股市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力量,不斷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
將力挺股市健康發展
中共十八大以來,新一輪改革漸次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全面而週詳的改革大綱,190項改革舉措陸續出臺施工圖,至今多數已在付諸實施。改革所釋放的制度紅利必將對股市發展形成正面推動。
筆者在2012年即提出,中國股市不但是經濟運作的晴雨錶,而且是改革進程的晴雨錶;2014年12月,筆者循著這一思路進一步提出了“雙重晴雨錶理論”,主張從基礎制度和經濟運作兩個方面來考察股市功能和評判股市價值。事實也證明,凡是改革力度大、措施集中的改革,並且是積極回應人民期待的改革,股市都會做出正面反映。1999年“5·19”行情,是在深化國企改革、金融改革、股市內部改革的背景下爆發的;2005年下半年啟動的股改行情,是在匯率改革、金融改革、國企國資新一輪改革的背景下發生的。兩次行情都跨越了兩個年度。因此,當前正在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之廣、程度之深、力度之大,遠勝於前面兩次改革高峰,必將深刻影響股市的發展。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既是經濟發展的規劃,也是改革藍圖。《建議》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的目標和要求,既打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空間,也將支援中國股市實現公開透明和長期穩定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仍可以保持中高速增長,這是股市穩定運作的基石。綜合考量,我國經濟具備長期中高速發展的條件。我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空間很大,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保持6%至7%的增長率沒有很大問題,甚至可以略高一點。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創造的銷售額已佔到國民生産總值的近40%,隨著上市公司規模擴大和實力提升,這一比例必將進一步提升。股市作為國民經濟和改革進程晴雨錶的功能將更好體現。
“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是股市投資機遇的支撐。要實現我國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就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加大科技投入,靠管理和科技雙輪驅動,實現産業佈局更加科學合理,産能結構更加優化高效。資本市場作為公開透明的資産定價平臺、優質企業實施並購重組的平臺,可以為産業結構升級發揮支撐作用。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轉化為大規模的生産銷售活動,也離不開資本市場的保障。從發達國家産業升級的經驗來看,股票市場的高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建議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需要資本市場提供多層次的融資服務和機制服務。
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從國家經濟制度建設的大局出發,從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安全的基本立場出發,把資本市場穩定發展與國家興衰結合起來,全面統籌起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都需要一個更加透明穩定和強大有效的股市。隨著各項改革舉措的不斷落實,制度紅利將惠及眾多的市場主體,中國股市投資將進入一個“健康而燦爛的新時期”。
中國股市必須經過“大治”
才能“持續繁榮”
11月13日,中紀委宣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組織調查;此前的9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被宣佈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兩名監管機構高級官員被同時調查,表明股市整頓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今年六七月間,我國股市爆發了一次嚴重危機。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各方面積極採取穩定市場的措施,最終遏制了股市的恐慌情緒,避免了一次系統性風險。
此次危機中暴露出的一個嚴重問題是,部分證券經營機構、部分投資機構、部分上市公司對中國股市的“系統性安全”問題缺乏認識,甚至麻木不仁,盲目追求自身個體利益,不惜傷害整個市場的利益。一些大學、研究院、研究中心甚至政府機關裏頭的官員和學者,跟隨甚至主動配合境外勢力戰略意圖,唱空做空中國。相對於美國的核心機構、核心企業、核心智庫、官員對美國經濟和股市價值的維護,我們應當感到汗顏。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中國股市所處的內外環境。很多人認為,股市不過是“公司股份”進行交易的場所,只要有明確的交易規則,有公正的監管,市場漲跌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了。這次危機徹底打破了這種淺顯的“股市觀”。在當代,股市的價值中樞、運作秩序是否穩定,其是否具有吸引力,是一國政治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僅僅把股市看作發行股票和實施兼併收購的平臺、一個交易市場,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股市中的利益主體必須與國家戰略利益相一致,而不能有根本性衝突。
對股市內外環境進行一次大治理,對股市自身短板進行一次大梳理,對所有股市參與者進行一次再塑造,很有必要。
首先要從國家全局戰略出發,認真思考資本市場、金融體系的發展規劃。要將改革開放與國家發展利益完全統一起來,並堅定執行。第二,要認真厘清一些阻礙和破壞中國股市和整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問題,要應對發展危機,創新理論境界。第三,要依法查處存在於證券機構、上市公司、交易場所、監管部門的違法犯罪活動,公之於眾。第四,要提升核心投行穩定市場價值中樞的能力和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國證金公司等機構的維穩機制。
在此,筆者要特別強調,將股市等金融活動與實體經濟活動對立起來的觀點必須糾正。金融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繫,互促共生。
如果股市低迷,不僅已上市公司難以通過再次發行新股獲得資金,而且首次發行新股的公司也會大幅度減少。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企業無法發行新股的局面。股市建立之初和隨後長期發展的實踐都説明,融資功能是股市存在的基礎,融資功能弱的股市不可能是強大的股市。
實際上,無論主機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還是新三板市場,其上市和掛牌企業所獲融資,絕大部分都已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這就是對實體經濟的切實支援。同時,股市還是企業間並購重組的重要平臺,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實現股市“大治”,既要依法採取措施,規範市場秩序;又要加強理論建設,清理那些妨礙市場正常發展的謬説,增強中國特色股市發展的戰略定力。要通過“大治”,使股市真正成為國家整體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利益特區”。
“十三五”規劃
開啟中國股市新航程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這既為下一步經濟社會發展框定了新格局,也為股市發展打開了巨大空間。
從“創新發展”來説,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創新融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構建産業新體系,都需要資本市場發揮要素配置的功能。
從“協調發展”來説,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扶持優秀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資本市場也可以從提供融資服務、完善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做出貢獻。
從“綠色發展”來説,支援綠色清潔生産,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産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也需要資本市場提供助力,支援市場主體開展相關活動。
從“開放發展”來説,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是一盤很大的棋,無論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從外貿大國邁向貿易強國,還是完善投資佈局,擴大開放領域,放寬準入限制,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無論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還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援。而且,“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本身就是開放發展的重要內容。
從“共用發展”來説,資本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最終會惠及民生。就具體民生領域來説,促進就業創業,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一個高效有序的資本市場同樣十分重要。
藍圖呼喚大發展,改革支撐大發展,“大治”促進大發展,人民共用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47字要求為股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確信,經過了近25年風雨的中國股市,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更有品質的繁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