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供需雙向發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2-15 05:55: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3年至今我國糧食生産已實現“十二連增”,近年來,棉花、油料、肉類、禽蛋、水産品、蔬菜、水果等主要農産品産量均保持世界首位。然而在農産品供給總量持續增加的同時,我國農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的內外部壓力也越來越明顯。

  從農業內部來看,我國農業生産成本不斷攀升,仍依賴要素投入增長帶動産出增長;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相當的損害,化肥、農藥使用效率低,農業廢棄物有效利用率不高,農業可持續發展後勁不足;農業增長品質、産出效益的提高仍不明顯,農産品品質安全狀況亟待改善,農業産業鏈的長度和寬度延伸不夠,限制了農産品價值增值空間;農産品供給結構調整對需求變化回應不足,農産品結構性短缺問題依然突出。

  從農業外部以及國際環境來看,城鎮化快速發展與農業爭奪資源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城鄉發展差距和收入差距加快了農村生産要素流出;大豆、棉花、糖料等一些主要農産品國內外價格倒挂,高於配額外完稅價格;國內農産品漲價空間面臨全球農産品供給相對寬鬆的擠壓。

  當前,聯通農業的供給方與需求方迫在眉睫,供需雙向發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首先要理清供給側改革思路,明確重點任務,切實落實改革措施。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農業供給入手,針對我國農業産業結構、品種結構、成本結構等關鍵問題推進改革。首先要明確改革從供給入手,並不意味著僅僅是抓生産。從供給渠道來説,我國農産品是由國內生産、國際貿易以及庫存調控形成的供給體系。既要立足國內生産,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也要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進口,同時利用庫存進行豐歉年調劑和國際市場調控。從産業鏈角度來看,農産品供給的生産效率要提高,要素投入結構需優化,要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産率;銷售渠道需暢通高效,供需資訊要及時對接,實現農産品銷得好;要重視農業全産業鏈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充分分享農業增值收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農業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的提升,要拓寬現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角度和思路。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經濟新常態下提升農業競爭力的主動選擇,也是現代農業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和問題倒逼的結果。從偏重需求側調控轉為偏重供給側調控,主要原因是農業供給對需求變化回應不靈敏,需求對生産傳導渠道不通暢。供給側改革不是要推倒以往需求側調控政策和措施,而是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從供給側助力需求側政策目標的實現和效率的提升。從農業現有發展水準來看,小農戶供給和大市場需求無法對接,農産品優質優價體系尚未健全,優質農産品與普通農産品的價差無法覆蓋成本,加之農産品生産週期和空間的特性,因此農業領域需求對生産供給刺激激勵有限。從供給側改革,既可以通過調整生産結構,優化要素投入結構有效回應市場需求,也可以激發微觀經濟主體創新潛力和能力,聯合推進一、二、三産業有效融合,從供給側創造需求。

  (作者單位為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